第014章 《条陈国史三事疏》 (第2/3页)
他再次赶回老家。
自己兄长是吏部右侍郎,是清流安插在吏部,牵制高拱的骨干,怎么能撂挑子回乡呢?
兄长你不要进步,我还要进步呢!
看到弟弟的表情,陆树声明白了弟弟的想法,他叹息一声说道:
“你舍不得京师的荣华富贵,这座宅子就留给你了。”
说完这些,陆树声也懒得再劝,直接吩咐管家加紧打点行囊,明日一早城门开了,就立刻启程离京。
-----------------
次日,陆树德浑浑噩噩的来到了六科廊,昨日聚会的同僚凑上来,对着陆树德说道:
“陆兄,你的奏疏写好了吗?”
陆树德这才想起来,昨日约着要一起弹劾苏泽的,他连忙拿起桌上的空白题本说道:
“我兄长辞官离京,昨日我帮着他打点行李的,这就写,这就写。”
科道官在大明的官僚体系内,地位也是十分特殊的。
秉承了太祖“以小制大”的思想,科道官员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地位很高,有着纠劾百官的巨大权力。
这一点也体现在六科的办公地点上,六科的公房是一条长廊形的房子,俗称“六科廊”,和内阁翰林院一样,六科廊也是在皇宫内的。
所以六科给事中能有机会见到内阁重臣乃至于皇帝,也能第一时间知道皇帝和内阁的情报。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科道官员冲进了六科廊,对着众人说道:
“不好了!苏泽上第三疏了!”
听到苏泽的名字,陆树德都觉得心脏一窒,他这些日子对这个名字咬牙切齿。
但是很快的,陆树德又对苏泽的第三疏好奇起来。
今年刚中的进士,苏泽总共上了两疏,这两疏都名震天下!
要知道很多的言官,这辈子都没能写出一篇能影响朝堂的奏疏。
上一个“一疏而天下知”的,还是在先帝朝上《治安疏》的海瑞呢。
这名科道官员拿着拖本,在六科廊读了起来。
《条陈国史三事疏》?
这是有关修史的奏疏?
这样的奏疏,又能有什么波澜?
陆树德不明白,他不是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