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书生逢鬼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一章 书生逢鬼怪 (第3/3页)

阳郡万昌府太平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去处,县中有一户人家路氏,乃书香传世,积善的人家,其祖上数代都是读书的种子,为官为宦,颇积攒了些家私。

    只奈何路氏子嗣不旺,历代总是一子单传,故此虽然家底甚厚,但在官宦人家不少的太平县,也算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户。

    到了如今这一代路氏依旧单传,有一子名曰路宁,父母早亡,全赖舅父看顾,自幼读书在家,如今年方十四,已然考了个秀才的功名。

    有一日路府外有书信投到,路宁打开一瞧,却是一位少年时的同窗好友楚玉书邀自己往邻县楚家一行,一来是因为两人自楚玉书阖家搬至邻县之后许久未见,心中挂念好友,二来是因为楚玉书也中了秀才,故此特意邀请路宁前去庆贺。

    那路宁正因为舅父近日欲为他娶亲之事烦恼,见了这书信不禁大喜,心中暗道:“自古便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言,我自幼在家读书,却连县城都不曾出去过几回,如今好友相约,正合离家游历一番才是,也好借机散散心……”

    “只是若被舅父知晓此事,就算不加以阻拦,也必定派得力的人跟着,严加管束,到时反倒气闷,倒不如我带几个忠心的家人,瞒着人偷偷前往,等出了本县再派人通禀舅父,岂不是好?”

    想到此处,路宁也不耽搁,喊来家中两个老仆路忠路孝收拾行装,打点包裹,带足了银两,留下一封书信命家中奴仆三日后交给舅父石青,雇了辆马车,一主二仆一路径直出了太平县,却不走直通邻县的官道,而是往清河飞燕渡而去。

    原来太平县与邻县万年县之间,本有一条官道,从此处过去两百余里便到了万年县境内,只是一路上都是黄土老树,没甚看头。

    恰好路宁遍览舆书,知道有一条清河曲曲折折流经这两县之间,此时正值三四月间,两岸风光景致不俗,与其在官道上吃土,倒不如坐船逆流而上,也一样能去到万年县,岂不是好?

    两个忠仆本来听小少爷说不打算走官道,还待要阻拦,只是听路宁说了要坐船,知道清河虽然是条极大的河川,但河如其名,且清且缓,河上商旅行人如织,比起官道来虽然绕远了一些,但乘船却比坐马车舒服得多,故此也都不好多言劝阻,只得答应下来。

    只是这一主二仆却不想到,这一番易道改辙,居然正撞着清河上发生一桩异事,自此引出一段玄妙曲折的传说来。

    话说这路宁到了渡口,命家仆在码头上访查一番,找那老实忠厚,口碑在外的老船家定下了一条船,又购置了些出门在外的行李用具,这才叫船家扬帆起航,顺着清河逆流而上,往万年县航去。

    自此数日之内,路宁每日在船上观景钓鱼、读书写字、饮酒放歌,颇得其乐,也不惹事,也不生非,更没有挑挑拣拣的毛病,让那见多了富家子弟跋扈不堪的船家一阵好夸。

    这一日船行至了一处河湾,船家见天色已晚,便自将船停住。

    这却是路宁的吩咐,原本两县之间走船,若赶得紧只消两三日的功夫便可抵达,但他本就为了散心而来,故此却将这时日宽限了十倍,说是逢景致便停,遇风雨也停,日上三竿方走,天未见晚即止,让船家找个适合地方停船,也不要靠岸,就在河心停住休息一晚,免得生事。

    要知道此行船资乃是按日结算,每多耗一天,便多一天的花销,船家自是乐得如此,路宁也落个安生,又能趁夜读书,有时兴起,还让船家拿些黄酒到船头就着河景月色小酌一番,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今日又逢船停河心,路宁便在舱中读一本前人的逸事笔记,直瞧得如痴如醉,直至二更时分方才放下书卷,舒展了下筋骨,只觉得腹中雷鸣阵阵,到船尾寻些菜肴,又取了一瓶酒,在船头小桌上摆好,要祭一祭自家的五脏庙。

    路忠路孝正要上来服侍,却被路宁笑着止住,让他们二人自去休息,只自家一人坐在船头之上且斟且饮,将先前所读古人之书自腹中翻出下酒,十分的逍遥。

    有道是寡酒难饮,一个人喝酒最是易醉,路宁今夜酒着实喝得多了些,他不过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便是那酒甚淡,哪里经得住一杯又一杯不住口的饮起?结果不到三更便自醉得不省人事,伏在小桌之上,片刻鼾声便起,沉沉睡去。

    却不想这位路公子刚刚醉倒不久,尖酸刻薄两个小鬼便到了,用拘魂锁取了少年的性命去。

    噫,这场祸当真是从天而降,路宁年纪幼小,又是头次出门,一路上本已十分的小心谨慎,却可惜只防备了人,没防备妖魔鬼怪之属,结果被这两个不知道从何而来的糊涂鬼儿索了魂魄,顿时一命呜呼,尸身还伏在船头,魂魄已经送到了妖孽之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