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章:小沛新刺史 (第2/3页)
官报说,已是快揭不开锅了。加上战线拉长,运输上面更加耗时耗力,要想跟上接济又实在是难。而更加要命的是,他当初起兵,那是因为贼人打到他家门口来了,不得不这么做。说白了一点,他的出击是属于‘自卫’,众将士多为兖州人士,自然卖力些。而如今,贼人都退出了沛县,示他们以弱了,他们却还要打来,且深入敌人腹地,于是他们这支人马在无形中,也由当初的‘自卫’变成了如今的侵略,性质不一样,士气自然也就不一样。
一旦屯兵挫锐,久不能拔贼城,士气自然跟着下降,下面的怨言自然随之滋生。有许多将士甚至说管束不了自己的兵马了,说若再不撤兵,只怕有炸营的危险。身在此境,曹操就算是再有一百个能耐,也已经不得不考虑撤兵的问题了。军心是关键,粮草次之,若一旦在外之师不能保证这两点,那么再战下去……曹操也心知必然会出乱子。虽然说,曹操好不容易逮到了这么一个进犯徐州的大好机会,要是轻言放弃,实在是可惜了。但他也不是蛮来之人,既然知道士气不可用,他也只能是做出撤兵的决定。
望着平阴城池,以及周围将士的脸庞,曹操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嘴上却是笑道:“古言冬夏不兴师,偏偏是他陶恭祖逼得我违背常规,无奈发兵。如今看来,既然教其知道了厉害,我等也该顺应天理,大家都随某回兖州过年去吧。”曹操此话一说,两边文武心里自然的乐了,也都相继点头,纷纷称颂主公英明!曹操哈哈一笑,当即大手一挥,让传下军令,择日撤兵。
曹操围城的这些日子,对于陶谦来说,实在是太过煎熬。看着下面浩荡的贼兵,陶谦也实在想不明白陈登当初为什么要说曹操会退兵的话。然而,当某日清晨起来,探马报说贼人已经撤兵而去,只留了许多空营在城外,陶谦这才知道,陈登的话灵验了,贼人是终于撤兵了。他这里尚不明白陈登为什么能言中此事,但一想到贼人既然走了,他这里要是一点举动也没有实在是对不住曹操了,也显得他太过没有面子了。当下,陶谦点齐兵马,准备亲自带兵追击,但被刘备等劝阻,让陶谦不可亲犯其险。陶谦听来此话倒觉有理,也就分派出兵马,让曹豹、刘备几个率部追击曹操,他则坐守平阴城,以待消息。
曹操既然决定撤兵而去,自然在后面要安排好断路之兵,而曹操这人也有个习惯,一旦撤兵,他必亲自断后。于是,当刘备几个率部追上来的时候,曹操早设下伏兵,大败了刘备和曹豹一顿,杀得他两个几乎出不来围。好在,不用担心刘备,人家刘备见机得快,伏兵一起,知道不好,赶紧招呼他两兄弟往后就走,将贼人全都留给了曹豹抵挡。曹豹见机太慢,退得迟,又要面对贼人伏兵,差点没被贼兵活捉,不过最后也是侥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