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司隶校尉部 第一章:宛洛之行 (第2/3页)
且一下子与袁绍那帮老将位齐,甚至超过文丑、高览诸将,且不说那帮老将的感受,单单是袁绍,只怕他也是颇为矛盾。
袁绍向来忌惮陈诺,也数次听从逢纪,对陈诺有所打压,然后似乎诸事都与袁绍‘愿违’了,数次的打压反而利于陈诺的逆势成长,从而成就了今天的陈诺。
而袁绍,既然心里确定陈诺是隐患,那么就应该行事干净彻底,不留情面。可观他对于陈诺的前后行事态度,却又是颇为矛盾。
这矛盾就体现在他的人事任命上。若袁绍真想彻底弃用陈诺,那么界桥之战就不该留给陈诺一席发挥之地,更不该轻易将渤海印绶交给他。但要说袁绍信得过陈诺,则在此关键时刻,就不应该放陈诺出镇宛洛,他不会不明白陈诺此去是凶多吉少,分明是有过而无功。
袁绍这种前后态度的矛盾,当然更多的是其对于陈诺的定性不够。
陈诺前有在延津大营救他的经历,后又有独上黑山救会他儿子的恩德,袁绍对于陈诺,虽忌惮,同时又有感激之心。而这种感激之心当然不能左右他对于陈诺的判断,所以造成他即忌惮又感激的心理。而公孙瓒南来,诸郡叛离,独有陈诺坚守广川孤城而不降,这对袁绍来说,更是矛盾重重,不知是该重用还是该打压。
要说打压,陈诺出色的完成使命,且。可若重用,君不见陈诺以修县击退数万黄巾,更不见陈诺以千人破公孙瓒精锐白马义从乎?而陈诺,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不但没能够被贼人打趴下,且随着陈诺一战又一战的报捷,遂使得其声望跟着日隆。而袁绍,虽喜陈诺为他暂时挡住了公孙瓒的兵锋,但若陈诺因此战而声望愈隆,使得幕府之中称赞之声不觉,则又是他所不愿意见的。
因而,带着十分矛盾的心里,在陈诺归来后,且拔起为校尉,是对于其忠心的嘉赏,而对于将其调离到后方督运粮草,则是对其声望愈隆的不满。及至界桥之战前夕,袁绍在与公孙瓒数个回合小规模的交战下来,也深知公孙瓒非是轻易能够对付的,故而有意要重新任用陈诺。
只是,他还又有点不放心,故而在安排陈诺上,他是破费了一番脑力。既不能让其以此战再立大功,又有将其捆绑在战场上,前思后想,袁绍遂决定让陈诺人马远离主战场,只让他在外围,名为督阵,防范公孙瓒其他游骑袭扰广宗,实在是以其为第二手棋,若他带领的主战场获胜,则不需陈诺出战,那么陈诺也就无从立功,而若主战场不利,则可随时让陈诺率部应战,是两全其美的计划。
袁绍计算得不可谓不妙,然他也不会想到,界桥之战发展到最后也非是他能够轻易控制得了的。想当时若非陈诺及时分出那两千人马助他,及时扭转了战局,不然后果实在不堪设想。也正因为此战陈诺出色的表现,使得袁绍对于陈诺的信任激增,然而,人都是有私面的,陈诺虽然忠心可嘉,奈何袁绍对他仍是不能完全信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