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踏歌 (第2/3页)
邛州。
此时数万南诏大军就隔着邛州城外的白术水与唐军对峙,距离成都已不过二百里。
这下子这些吐蕃人等不住了,连忙赶到铜山关,在留下少数人把守后,余众都顺水南下去南诏军中发财去了。
而这只是吐蕃人的先头部队,如果一切顺利,那么盘踞在吐蕃东部的实权贵族大茹也会挥兵从铜山关南下。
而留守营地的那个吐蕃贵族,正是此人的侄子,所以才留守此地,既负责接应后续部队,也负责看护入蜀部队的后路。
所以鲜于岳告诉赵怀安,后续很可能有大量吐蕃人南下,铜山关这里并不安全,而留着这些吐蕃人,必然会生乱,不如杀之。
听着鲜于岳讲着,赵怀安没有吭声,只是一个劲地捻短须。
见赵怀安没反应,鲜于岳咬了一下嘴唇,再次说道:
“赵君或许以为在下对夷狄心怀仇怨,行事手段亦显酷烈。然赵君可曾知晓,我蜀地百姓与南诏、吐蕃之间的百年血仇,纵以三江四海之水,亦难涤荡净尽。就我家中,死难于吐蕃、南诏者百余人。赵君还觉得我酷辣吗?”
赵怀安叹了一口气,对鲜于岳道:
“老岳,我就是觉得,你杀他们时应该和我商量一下。你要是告诉我这些情况,你要杀,我干嘛拦着。”
鲜于岳见赵怀安话松了,马上就笑了,他趁热打铁,恳请:
“赵君,与我一起去邛州吧!君是豪杰,胸存壮志,如今蜀地危急,正是豪杰用武之时。君可凭吐蕃营中所获财货、甲械,招募百名骁勇之士,投效军前,必能成就一番功业。而我亦要将吐蕃人的消息送到邛州,你我同赴邛州,解川西之危?君意下如何?”
再一次面对鲜于岳的邀请,赵怀安思考了片刻,说了一个忧虑:
“老岳,你是晓得我的,我这些缴获就是无源之水,用完也就没了。现在起团,无论是人员还是钱粮都是不够的,所以你看……”
这个时候不提要求,什么时候提呢?赵怀安早将这事想明白了,目前情况,依附在唐军体系是最佳选择,但这个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要获得独立性,那你就没有钱粮补充,没有军队的供应,以赵怀安的能力绝然是养不起这么多人的。
别说后面再募了,就现在他手上的这些丁口,他都养不活。
鲜于岳沉默了一下,下了决定,他对赵怀安道:
“赵君,你我倾盖如故,不如契结金兰,自此你我结为盟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赵怀安愣了一下,这老岳要和自己拜把子?这是要做老刘还是要做光头啊。
虽然觉得结义不是啥好兆头,但赵怀安也明白鲜于岳的潜台词,那就是不做兄弟,他也不敢投资自己。
想了想,赵怀安一把拉住鲜于岳,对那边一直张望的赵六、任通等人大喊:
“老六,去弄酒,今个我要和老岳义结金兰!”
在赵怀安和鲜于岳谈话的时候,两边人其实都紧张地看着,生怕火拼。
忽然听到赵怀安的话,赵六脸色古怪,但还是大喊:
“有酒,有酒,刚找到一瓮。”
说着,赵六就奔向大帐,从里面抱出一瓮酒直奔赵怀安。
赵怀安接过酒,看了一眼老六抱怨道:
“老六,你倒是也拿两个碗啊。”
看着赵六又要骂自己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