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案现场 (第2/3页)
较大,但依靠其醇厚滋味、浓烈回甘以及较便宜的价钱仍然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来购买。早些年陵江毛尖多依靠各农户利用闲置山地和农闲时间自行种植、烘制,其品相、味道都不相同,卖不起什么价、也算不得一门生意只是农户补贴家用的一个生计。李庆利家原本就是陵江县上户,他本人早年求学于潭州,经常与州府各文人雅客相聚茶楼,他发现文人清客好茶为论经世之道而其大多又无法负担名茶茶资,恰巧潭州并不出产茶叶,因此他考取秀才之后便回到陵江县,把家中在官庄乡的近一倾山地都开垦成茶园,按潭州达官显贵的喜好对茶叶的种植、采摘、烘制、都做了详细的规定,甚至是如何贩运都是他亲自参与。不出三年,其所经营的陵江毛尖大卖于潭州,达官显贵以下均对其制备的茶叶称赞有加,文人雅士尤其喜爱这种即浓厚又甘醇且价格便宜的毛尖。由此,还带动了官庄乡一些农户跟着他一起进行茶叶种植经营,他便也成立了茶叶商行任行头。货利来钱庄也是他方便商行往来贩运茶叶所设立,名字俗气但是意头却很好,货物与利润都来到手里。
此时街上众人都围聚在江鑫钱庄门口,就连挑着蔬菜担子的农户也踮着脚伸着脖子往圈里张望。张平安在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外连抓几个人询问,但大多都只说钱庄被劫了,账房被杀了,头被砍掉了,至于凶手是谁、有无银钱丢失等具体情况谁也不知道。
张平安觉得这是自己行侠仗义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身材瘦小灵活的特点几个穿插钻挤便到了最前面。钱庄门口占了两个衙役拿着刀背对大门,门前知县王富春阴沉着脸低声在问王长贵一些什么,而王长贵低着头垂着手小声回着话。钱庄大门对外开着,里面是一块一人多高的木质屏风,屏风正中有一木盆大铜钱纹,透过铜钱纹钱眼张平安依稀能看到县里赵正县尉正在柜台前勘验,其他地方被屏风牢牢挡住什么也看不见。
陵江县的房屋格局大体差不多,都是采用一进、两进的院落结构,三进较为少见。一般像街市这种地方的房子大多上下两层,院内有用于住人、储物的厢房,临街门房多用做铺面, 二楼则多是铺面接待达官显贵或酒肆茶楼雅间。因为陵江县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北面靠着连绵不绝的山脉,南面是陵江, 而县城则依山而建, 从靠山山壁到山前坪地再到江边河滩都是各种错落集中修建的院落,院靠院、房挨房,甚至有的院子共着一面墙壁,有的院子里院有和隔壁共用的茅厕,还有的院落里面有依山开垦的菜地并和隔壁院落仅依靠菜地上的竹篱分隔。千年山城,也许早些年有的院落本是一户分家而建,至今除了住在里面的人谁也搞不清楚这些院落巷道究竟哪些是互通的,哪些是共隔墙或是共阁楼的。
江鑫钱庄所在的城东街市也是近两年扩建而来,这片街市位于城东半山一块平地,人称教场坪,是历朝历代陵江县剿匪时驻军、练兵的地方。坪地边有驿道,往西到县城中心并直通县城西门,往东约60步就是县城东门。张平安所经过的县城南门和陵江桥也是近一年才建成,主要是方便县城两岸南北客商以及走陵江贩货的商船,其位置和县城东门仅相距不到百步,所以老百姓成为下南门。至于教场坪因常年有驻军,且有驿道,因此在前朝就陆续有商户从官服购得土地建了一些酒楼,由此又引来一些本地小商户来此买卖一些杂货。自王富春到任知县后便以匪患断绝、振兴商路、惠及百姓为由将此地扩建为街市并兴建县城南门和陵江桥,并于陵江桥下修筑码头取名为东城湾,出了县城南门即可从陵江桥边宽大石阶下到东城湾码头。自此,东西走水路客商可自此停船歇息、入城采办,县城周边于陵水附近的乡村百姓亦可躲开崎岖难行山路从水路到县城售卖一些农家土产,而茶行的陵江毛尖也都在此码头从各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