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顾失飞狐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十章 顾失飞狐口 (第2/3页)

有力部队绕击敌人侧后,这又是个很好的平型关会战方案吧?如上所述,由于晋省地形对防守方实在太有利了,司令部为何判定日军敢于无视天镇、雁门平型二关、忻口这三道天险造成的华夏国军队三次内线歼敌良机,猛攻晋阳来送死呢?这是兄弟我不解之处。”

    许晋申耐心地解释道:“次公所言极是,晋北的大同盆地地形对我守军有利,天镇、大同又是我预设的国防工事。今年春天,西北陆军参谋学院曾经对这种战局进行过兵棋推演,当时陈常捷总监一组扮演华夏军(华夏国方),他判断日军下一步的行动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以一部兵力由蔚县向广灵行佯攻,以主力沿平绥路西进,夺取大同以图切断晋绥之联络线;二是以一部兵力向天镇行牵制攻击,以主力向广灵进攻,企图切断我雁门关后路。如果日军取第一方案沿平绥路西进,我军可以布设一个口袋阵,诱敌进入大同东面的聚乐堡‘国防设阵’地区,集结强大的兵力于南翼的浑源、东井集间,和北翼的绥东、丰镇、兴和间,发动南北钳击,并以骑兵集团向张家口挺进。

    军事科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必有客观规律可遵循,故次公的方案与李总监的方案必然雷同,是因遵守均遵守同样的客观规律之故也。(许晋申曾经少年时候师从皖省大儒,调起书包来不差)然而达成胜利的不仅仅是军事科学,其关键在于指挥,指挥者乃是一门艺术也。指挥艺术核心在于知己知彼而已。先看华夏国陆军自己,大同会战方案,如果执行者如我西北边防军一般,富于进攻精神,敢于穿插迂回;有统一的指挥系统,全军如臂使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保障有力,那自然可以收到效果。

    可惜预计未来会保卫大同的是三股人马四种情况,急忙从同蒲线方向北上的晋军主力,从南口作战败退下来的中央军和二十九军刘汝明,还有老巢是绥远的傅作义绥军。如果察哈尔失败,中央军和刘汝明部会退回蔚县方向,阎百川的晋军一部估计前出至天镇,主力与傅宜生绥军会师于大同待机。阎百川这个人你了解的,善于治理政务发展经济,短于指挥作战。他的晋军在内战中就是出名的可守不能攻,次公你是清楚的,他们几个脑子捆一起也不如你一个脑子转的快。最关键是阎百川把将领都宠坏了,我敢打包票除非傅宜生的部队守天镇,否则换其他人,鬼子一个冲锋就拿下来。可是阎百川还仗着傅宜生打突击呢,怎么可能把主力军弄去守天镇拼消耗?所以天镇方向守不住的,口袋阵的底子要是破了,就成了长袍了。本来傅作义机敏果断,如果阎先生把指挥托付给他,应该可以力挽狂澜,然而傅作义的绥军归心似箭,他们想退保家乡心切,阎先生不会在此刻以全盘指挥权相托付,阎先生的晋军主力是要退保太原的,他一定牢牢把握指挥权,把绥军拖向太原方向。

    另一个方向是蔚县阳原方向,这里我说了,肯定是察哈尔败退下来的中央军和刘汝明部,这哥儿俩既然守不住南口和张家口的天险,更不可能在大败之余,为阎百川死守,刘汝明部被日军攻占平津后,与二十九军主力分割开,又丧失了察哈尔老巢,自然一心南撤,以便与二十九军主力汇合,人之常情嘛,恐怕他畏惧被中央军吞掉的心理远远大于畏惧被日军击溃的心理。汤恩伯也是刚在南口死里逃生,晋省战事本来他就觉得是晋绥军的事儿,要是把中央交给他的十三军在蔚县打光了,他是不好交代的,吾等料其必然南撤,不会坚守蔚县、广灵。蔚县广灵是大同后路,阎百川这帮没勇气冒险的,看到后路危险肯定就动摇决战决心了,次公,你说呢?阎百川要是这么一跑,大同会战泡汤了,大同一丢,绥远和晋省的联系被切断了,傅宜生肯定得放弃绥远跟着阎百蜀往南退。”

    林蔚插话了:“你们对晋绥军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