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分野中峰变 (第2/3页)
的时候,到这时候我们一定作最后之牺牲。所谓我们的最低限度,就是如此。”他断不能容忍华北走上伪满洲国的前途。因此,他不能不开始考虑要不要应战的问题。问题是,“我之决心应战,此其时乎?”老常此时信心满满地估计:日方此时“实无与我开战之利也”,他对应战可能导致大战的危险并无深切的认识。
与滞留在庐山的老常一样,虽然知道已经在卢沟桥发生了军事冲突,金陵的军委会代表团并没有紧急返回的意思,会谈在下午正常进行,只是多了几分紧迫感。金陵政府从民国二十五年开始,感到了时局的紧迫,作了一些抗战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成立了国防决策机构,1936 年7月10日至14日,民党在金陵召开的五届二中全会上决定成立国防会议。《国防会议条例》规定:“为整理全国国防特设置国防会议,讨论国防方针及关于国防备重要问题。”***任国防会议议长,会员有阎百川、冯基善、刘越石等32人。1937年3月,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成立国防委员会。《国防委员会条例》规定:“国防委员会为全国国防最高决定机关,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负其责任。”同时规定:“国防委员会为便利决议之执行,得直接秘密指导金陵政府之军事及行政各高级机关,并督促其完成”。国防委员会设正、副**各一人,以中央政治委员会正、副**兼任之。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的设立,表明了民党政府从国防决策机构方面开始初步调整。
金陵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的一位上校正在向刘琨们介绍中央方面的各项计划;
为了确立国防区域和划分战场,特制订了《民国二十五年度国防计划大纲》将全国划分为4个大区:
(1)抗战区:察、绥、冀、晋、鲁、豫、江、浙、闽、粤;
(2)警备区:皖、赣、湘、桂;
(3)绥靖区:付、秦、蜀、宁;
(4)预备区:秦、蜀、鄂、湘、桂、赣、云、新、青、藏、康。
并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机关,设冀察、晋绥、山东、江浙、福建、粤桂6个国防军总指挥部,1个预备军总指挥部(由秦、甘、蜀、鄂、湘、赣、云、贵8省组成)。
1936年,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规定了预定战场的阵地设置。
(1)北正面:
甲、鲁省区,包括潍河阵地,鲁南阵地,鲁西阵地。
乙、冀察区,包括平津张据点,沧保阵地,德石阵地。
丙、豫省区,包括豫北阵地,归兰阵地,汴郑阵地,巩洛阵地。
丁、徐海区,包括海州阵地,运河阵地,徐州阵地,蚌埠阵地,淮阴阵地。
(2)晋绥侧面:
甲、晋省区,包括晋东阵地,晋北阵地。
乙、绥远区,包括绥东阵地,绥北阵地。
(3)东正面:甲、江苏区,包括京沪阵地,南通据点,首都阵地。
乙、浙省区,包括沪杭阵地,宁波阵地,温台据点。
(4)南海岸:
甲、闽省区,包括龙延阵地,闽厦据点。
乙、广东区,包括潮汕据点,雷琼据点,广惠据点。
(5)警备区:
甲、秦甘宁青区。
乙、湘鄂赣皖区。
丙、桂省区。
丁、滇黔区。
戊、蜀康区。
介绍到这里,林蔚将军用他那类似***的浙味国语说道;“对国防计划大纲各位有问题可以现在提出讨论下。”林蔚(1889—1955),字蔚文,浙江省黄岩人。林蔚跟随***多年,积累了一套丰富的处事经验。他曾向人谈起当参谋长要诀:“要有战略眼光,遇事要抓住重点,要任劳任怨。” 作为***的心腹,林蔚却一直担任上层幕僚和各种副职。在当时,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普遍认为“京官、幕僚、副职”都是无权、无财、无势的苦差使,但林蔚在***的面前从未表露过这种思想情绪。他为人谦和、低调,办事干练、稳重,先后两次将最高人事部门签报晋升他为上将的名字划掉,所以至今还是中将。
林蔚比刘琨年长,刘琨很客气地问道:“请问蔚公,晋北和晋东的国防工事是具体在什么位置修建的?目前进度如何?”
刘琨这么问,是有原因的。晋省是西边防军司令部预计的刘琨军抗日主战场之一,对该省的国防工事修建情况,一处和四处都特别用心调查过。其实,早在1935年,阎百川为了自保,就在南起娘子关,经龙泉关、平型关沿晋绥东部省境,计划修筑有纵深配置的绵长的国防工事。
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紧,1936年4月,阎百川又成立了晋省省防工事指挥部,专门负责省防工事的构筑,下属第一部和第二部两个办事机构。第一部由周玳负责,专管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调拨和建筑资金的运用;第二部由孙楚负责,专管工事的战略部署、战术守备区的划分、地形勘察、工事位置的确定、构筑图纸的设计,以及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等。
省防工事指挥部,根据晋省地形,以预想的敌人可能进攻的方向,确定了7个战略守备区。即:核心区,以太原为中心,西起关口、周家山、韩寨、青龙镇之线;阳方口区;雁门关区;平型关区;五台山区;娘子关区;东阳关区。每个战略区依地形,又分为若干战术守备区。每个战术守备区由前沿阵地、主阵地、预备阵地、炮兵阵地等组成。此外,在大同附近的孤山和天镇、阳高等地,也构筑了工事。
晋省的省防工事,除核心区有部分丘陵地带外,其余绝大部分处于崇山峻岭之中,有取之不尽的岩石,可就地取材,进行构筑。这样既可节约大量的钢材、水泥,节约大量资金,而且可以提高工事的坚固性。为此,阎百川自豪地说:“利用山西的自然条件做工事,可使日本的飞机、大炮倒退20年。”
可是美好的计划无法替代时间和金钱,据刘琨们了解,晋省省防工事的进度很不理想。林蔚说道:“晋省的国防工事由晋省当局负责修建,中央负责拨款,晋北的工事据报也已修整完毕,主要是以大同为中心东至阳高、天镇等地,用以捍卫大同,以防止日军占领察哈尔后继续南下。晋东的工事尤其是娘子关南向部分还在修葺中,因为这段工事主要是预防日军突进至石门后会对晋省侧翼产生威胁,这种情况晋省当局认为出现的概率很少,故这段工事没有做优先安排。”刘琨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陈常捷忍不住了:“娘子关一带的工事不是正在修葺而是刚刚开始做吧?今年春天我们去娘子关参谋旅行,那里只有一个工兵团,刚开始测量,娘子关正面太宽,北起龙泉关,南至马岭关,从地图上看就有一百五十余公里,这一个工兵团要修到什么时候?至于天镇那边的国防工事,这些国防工事是孙楚主持设计的。民国二十五年张杨兵变时候,刘长官派我作晋绥方面的联络官,孙楚曾陪同我去参观过太原北方三十余里阳曲湾一带的工事。照我看,他们为了节省经费和材料(主要是钢筋和水泥),有些掩体都比较单薄,而且纵深也不够。正面有多宽,我不清楚,通信设备更未完成。”
这陈翼德就是嘴上不饶人,刘琨看到老徐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原来担任过晋省**),赶忙制止陈常捷:“晋省有晋省的情况,中央会和晋省协调作好工事的。”陈常捷嘟哝着;‘就怕来不及了,要是今年就开始打呢。’
听到陈常捷的话,刘琨和徐永昌相视苦笑了,其实岂止是晋省的国防工事是摆设,就是金陵政府京畿重地的吴福线和锡澄线也是仓促上马,远未完工。修筑国防线,是抗战的重大准备措施,也是三十年代列强的重要战备手段。
平心而论,《民国二十五年度国防计划大纲》规定的国防阵地如:冀察区,包括平津张据点,沧保阵地,德石阵地;江苏区,包括京沪阵地,南通据点,首都阵地;浙省区,包括沪杭阵地,宁波阵地,温台据点。都是后来抗战中的热点地区,如果真的能够事先构筑好国防工事,完全应该能够大大杀伤日军,迟滞他们的行动,创造出良好战机。问题是,和金陵政府其它的计划一样,这些国防阵地,要么没有来得及完工,要么存在各种隐患,以至于后来没有发挥作用。其中在抗战前重资构建的吴福线、锡澄线、乍嘉线、海嘉线与金陵城防的国防工事,大概是抗战史上最著名的大乌龙了。
这几条国防线,是掩护首都的重要防线,一二八事变后,根据停战协定,华夏国军队不能在上海驻防,于是首都金陵就直接暴露在了上海登陆日军的兵锋下。于是,这些防线就成了保卫首都的最后防线。
可是据刘琨前世了解,银河系地球历史上,后来淞沪会战结束,大批撤退到这些防线的国军将领们,却发现这些防线根本不能用,听听当事人的抱怨吧:
在1937年11月大撤退中紧急接防吴福国防线主要轴心常熟城的第98师第294旅,就被国防工事气傻了。方靖旅长回忆道,他找不到国防工事的配置图与钥匙,也看不懂国防工事的配置,更为没有交通联络壕的阵地带而气炸:“当时发现既没有现地工事位置图,找不到工事位置,亦找不到钥匙。据当地老百姓说,工事位置图和钥匙是由保长保管的,而保长早就逃跑了。我官兵随即按方向寻找工事位置。所谓国防工事,钢筋水泥机枪掩体在公路大道两旁南北三四百米之线,仅有十几处像坟堆的土包一样。当时掘开上层,有的是机枪掩体,没有钥匙打不开,只有立即钻开。有的扒开了是棺材,不是水泥工事。再向三四百米以外去找寻,就找不到水泥的掩体工事了。我们只有急急忙忙地占领阵地,构筑临时工事。阵地前面隔着一道十余公尺的小河,对岸的树木房子很多,从前没有扫清射界。。。我所占领的掩体工事皆没有联络交通壕,每个掩体仅能容一班兵,一挺轻机枪。在日间不能联络,后方弹药也送不上来,只有在夜间补给。我官兵满以为退守到国防工事线上定能持久抗战,现在看到公路南北两侧二三里处,仅有十几座水泥掩体工事,如再往远处就没有工事了。至于湖内湖边上,皆没有防御设备,使官兵大失所望。”
在淞沪会战中崭露头角的王耀武他在南京保卫战前夕退到南京,匆促占领淳化镇国防工事线,但这些国防工事并没有按照防御战斗的需求构工,只有几个孤伶伶莫明其妙的机关枪工事,与第51师的防御部署完全配不上套!王师长气得直接向***打报告,国防工事真是莫明其妙:“在淳化附近之国防工事,均系距离甚远而目标显明之机关枪掩体。欲构成坚固而纵深之阵地,需工甚大。而担任外线作战之部队,输送力量薄弱,****及障碍物材料极感缺乏。虽经星夜赶筑,终以正面过宽,材料缺乏,阵地未能完成预期之坚固程度。”王耀武在晚年写文史资料时,还不忘再把国防工事骂一顿:“部队进入阵地后发现淳化镇、牛首山一带预先作好的钢筋水泥的国防工事,有些用土埋着,有些机关枪掩体的门还锁着,开不了门。机关枪掩体的枪眼一般做得太大,不适用,极易被敌人发现目标,集中火力向我射击,因此官兵对既设阵地的国防工事甚为不满。”
刘琨知道今天来交流的金陵军事委员会代表团中,有京沪杭警备区工事指导处的黄德馨也来了,在地球的时候刘琨真的蛮好奇,事关国家命运的防线怎么搞成了这个样子,今天有幸遇到伟大的华夏民国军事委员会,刘琨得询问一下。
不过这事儿许晋申问更合适,去年老常在福州张杨兵变的时候被袭击软禁,许晋申舍命相救,后来得到老常手令,指挥西北边防军救驾的部队卫戍金陵,他利用职务之便亲自视察过那些工事,回来后那叫一个劲儿地叹气,说是交通壕都没有,刘琨示意他:“许副参谋长,你上次从金陵回来,对锡澄线的工事不是有些疑问吗?今天中央代表团里有工兵的专家,你刚好向中央军学习交流一下。”
许闯王本来就跃跃欲试,这下话匣子打开了:“在视察过程中发现掩体工事皆没有联络交通壕。有些工事位置不合战术要求,如平地上的工事多数是孤单单地突出于地面,未利用地形地物背景。在有坟堆和小高地的地方,没有尽量将工事配置在高地侧斜面或反斜面,而是建筑在高地附近旳平地上。有的机枪工事建筑在山顶上,射孔很大,只求射界广阔,未虑及易被敌炮击毁的后果。也有的工事建筑位置较低,或因原有基础不固而下沉,势将影响火器的射程。机枪工事往往限于地形条件,不得不建筑在地面上,不够掩蔽。弹药库应有伪装设施,可是有的弹药库也建筑在地面上,伪装很差,顶上和周围的覆土多已坍塌,象土地庙一样,一座座突出于地面,很远就能看见。各地已建成的工事,基本上是按照固定图案构筑的,没有根据地形实际情况。”
回答许晋申的是黄德馨上校,他是湖北人,1927年初,黄德馨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后在校加入国民党。1929年8月,被选派东渡扶桑公费留学。在日本,他先后进入明治大学数学研究馆、陆军炮工学院深造。1933年10月回国。在回国后长达7年时间内,他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军事工程教育。曾在陆军工兵学校任中校教官兼工兵教导营营长及学生大队长。对于吴福和锡澄国防线,他是亲身参与了设计和施工的过程的,果然他对许晋申的疑问解释的很清楚:“吴福国防线与锡澄国防线是防卫首都的最后屏障,事关重大,这些在1934年至1936年间抢修完成的国防工事,其实是非常用心的。国防工事由参谋本部城塞组设计,具体构工由军委会警卫执行部统筹,调用了当时中央军最精锐的三个老牌德械师与全军唯一的一个工兵团担任构工,三个师与一个工兵团的人力尚有不足,又调用了第57师、工兵学校练习队与宪兵一起抢修,再从上海的著名营造厂借调熟练工人参加构工,工事的设计与构工技术,都是到位的。
然而,这些国防工事的阵地却是半成品。一个完整的阵地,有班排据点射击工事、有推进到前方的观察所、有躲避炮击的掩蔽部、有深藏于九地之下的弹药库、阵地前有鹿砦铁丝网、阵地内有串连各据点的交通壕…然而,一个纵横数里、设备完全的阵地带,是无法掩人耳目的。
据说金陵军事委员会怕日本间谍会探知阵地所在,所以国防工事的修建原则,是只预先构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