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年前 (第3/3页)
陈国文热情地招呼秦远坐下,并给他泡了杯茶,笑着说道:
“阿远,快尝尝,我新得的毛峰,可比那些高碎强多了。”
他跟秦远关系近了,称呼也亲切。
晓得陈国文也爱喝茶,秦远端起瓷缸轻轻晃了下,喝了一口,轻声说道:
“清新甘醇,好喝。”
接着,他从包里掏出一个普洱茶饼,递过去,继续轻笑说道:
“之前出差,得到一饼好茶,您拿回去尝尝。”
“哎,阿远,让我说你什么好,这次我就收下了,下不为例啊。”
陈国文嘴上如是说着,手上接过茶饼细细一看,再一闻,而后点头赞道:
“别说,这块普洱熟茶饼,色泽褐红,味道陈香,闻不到一丝霉味,是饼好茶。”
“您喜欢就好。”秦远微笑回说。
在西坡公社得到三块茶饼,给陈国文这个稍次,虽说是3斤布料大批发,但也的确算是好茶。
陈国文收起普洱茶饼,心情舒畅。
接着从办公桌下,拿出一个包裹,推给秦远,自得说道:
“之前听你念叨过,说想要花生,我帮你弄到了,拿着,足足5斤花生米。
这东西是真不好弄啊。
国家今年外汇紧缺,收获的花生,几乎全部用来出口到J克赚外汇,一吨花生米,能换300美刀的外汇。
所以,平常有票都买不到花生,过年也没有。”
领导给,我就拿...秦远喜滋滋收好花生米。
5斤的量,够种2分地。
陈国文又似是想到什么,上下打量了秦远一眼,笑呵呵说道:
“阿远啊,之前你说能给院里带来成绩,哦对,就是那个打水井的事,做的怎么样啦?”
秦远沉吟片刻,温声回道:
“有些眉目了,大概等过年回来,我就能试着做做看看。”
陈国文拍了拍的他的肩膀,亲切鼓励道:
“那就好好实践,如果真的能给院里带来成绩,我到时亲自给你请功,不吝奖励。”
其实他这属于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再说。
类似的话,你跟院里很多人说过。
而秦远那手压井,他也只是听秦远听过一嘴,并未深入了解过,也没抱太大希望。
顿了顿,陈国文又笑着恭喜道:
“对了,阿远,院里优秀干部的名单下来了。
虽然你前段时间出差,没在院里,但保卫科的优秀干部提名,依然有你。
我跟马科长都看好你,一致拍板你当保卫科今年的优秀干部。
这个有奖励,待会我批个条。
然后你去后勤处领5斤肉票+5斤油票,算是优秀干部的过年福利。”
“谢谢陈院!”
秦远身上钱多,票少,这肉票、油票,来得正是时候。
又和陈国文闲聊了一会儿后,秦远揣上批条,去后勤,顺利领到5斤肉票、以及5斤油票。
两种票全是一两一张,秦远领了厚厚一沓。
接着顺路经过马建华办公室,秦远敲门拐了进去。
送了一块茶饼+5斤豹子肉当年礼,又换回好些特供烟酒。
马家老太太在战地医院当过护士长。
建国后,当了沪城一院的院长,虽说这会儿退休,但人脉、影响还在,特供烟酒之类,不缺的。
期间,秦远跟马建华聊了聊滇省那边的情况,马卫平立功那事,也说了。
听到大儿子立功,马建华一阵自豪,高兴坏了。
一整天,净收年货了。
。
腊月29,除夕。
天蒙蒙亮,44号院里便弥漫起欢声笑语。
秦远从睡梦中醒来,推开房门,见天井里一片热闹。
楼上金东水两口子,正在门口挂红灯笼。
而金招娣、金盼娣两姐妹,穿上新作的花袄子、棉布鞋,在天井里勤快地清扫地面。
许兴尧一家子文化人,在小客堂里摆张小桌,铺上红纸。
在给街坊邻居写春联。
冯舒雅不在,她去了京城,和家人团聚,过年。
瞧见秦远,许兴尧拿着毛笔,很有兴致地冲他招招手,笑道:
“小秦同志醒啦,快来看看,我写的春联怎么样?”
秦远不紧不慢地来到小客堂,瞥了眼小桌上的春联。
“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
不愧是弄堂里的政治学习辅导员,这幅春联写的真不错。
‘小娃娃,你看起来有些迷茫啊...’
特色湘省话在脑海浮现,秦远不禁竖起大拇指,真心实意道:
“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