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招兵买马搭台子 (第3/3页)
防止亏本情况的发生。”
“接下来就是投放平台的匹配,确定能否以一个合理的广告投放成本,找到目标客户。”
“最后,法律服务产品上线,根据市场反馈快速迭代。”
周明远的用词听起来有些专业,但贺敏依旧抓住了老板表达的核心。
就像刚才提到的,3000块的案子,一年只做100个肯定是亏的,做2万个肯定是不亏的。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如何找到并成交这2万个案件?
在没有深刻理解或者接触互联网的前提下,律师确实是很难做到这一点。
如果不考虑价格,法律服务大家都能做,但有可能会导致交付成本要高于整体报价。
很多律师都会存在这个问题,比如2万块的律师费,开庭开了十多次,按照单位小时算起来。
其实还tm亏了钱。
“所以,从产品设计上看,我们接下来做法律服务产品,一开始就要确定,我们培养交付团队的成本有多少、交付的时间成本是怎样的,以一个相对标准的交付状态、相对合理的交付成本来维持低客单价,并且能够获得利润。”
“因为客户能付的钱只有这么多。”
周明远越说越起劲,干脆站起身来,把不远处的白板扯了过来,拉开白板笔。
“给你科普一下,互联网的基础商业模型。”
“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转介绍率,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当程度上的专业性,而且需要实时做出分析决策,以及长期迭代。”
男人在白板上刷刷几下,写出一小串公式,看得贺敏云里雾里。
“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靠组织,靠公司化管理运作,完全可以在另一个极端卷到天际,也就是客户数量。”
周明远在流量上画了个大大的圆圈。
“个体律师的手工小作坊,注定服务不了太多客户。”
“但是,如果我们打造了分工明确的生产流水线,实现规模化量产,那这条工业级生产线,比之传统手工小作坊,效率可高太多了。”
“所以,我们能获得极大的成本优势,反哺到客户需求这里,你能让客户享受到价格更低,但是品质也同样有保障的法律服务;反哺到律师的供给端,就是可以承接的客户数,理论上是可以没有天花板的,只要生产流水线能够顺畅运作下来。”
“就我们明理公司来说,最大的差异化就是有营销,有销售,有产品。”
“营销就是通过不断地优化不同渠道的投放计划,根据不断调整的玩法去以最低的价格,在互联网上找到更多有准确法律需求的人。”
“销售需要不断优化成交链路和话术,让客户能够信任你,和你产生交易。”
“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结合供需关系、客户预期、支付能力、支付方式、交付成本等等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比如面向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客单价,我们定到一口价1000块,合情合理。”
“所以说白了,这些互联网思维是我们专业,但律师不专业的东西。”
周明远连着说了一大堆,低头灌了口水,笑眯眯望向似懂非懂的小助理。
事实上,他这一套互联网思维的流量打法,是后世许多网推所的标准操作。
但放在万物竞发的2014年,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精细化组织,全流程协作。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法律专业与其他人员之间积极配合,实现前端获客后端交付,打造法律服务生产流水线,有效提升客户承载量。
定位先行,获客为王,交付为基石,组织为保障。
在传统律师还在苦哈哈喝酒应酬搞社交拉关系获客的时候,周明远已经做好了十足十的准备,插上流量的通天翅膀。
“周总......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东西吗?”
贺敏大脑飞速运转,越想越神奇,只觉得自己嗓子发干。
原来还能这么做?
法律服务也能规模化量产?
创收=客户数×客单价。
贺敏清楚,律师传统增加创收的进阶路径,都是在追求客单价,而不是客户数。
如果按照老板的说法,客户数一上去,这恐怕是一片广阔无垠的蓝海!
也太牛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