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朝代更替之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十四章朝代更替之际 (第2/3页)



    如今,工程正式动工,他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并请学校的美术老师绘制了平面图。设计包括两个三进的四合院,在大沽置下的地皮上勾勒出一片新天地——两座青砖灰瓦的三进四合院傍着一栋红砖尖顶的西洋小楼,楼前还圈着片精巧的西式花园。

    民国时期的商人,远比后世更有原则。他们收了钱便踏踏实实做事,尤其是那些有身份的商人,格外爱惜自己的声誉,生怕别人说出一句不好。

    陆嘉衍明白这一点,他备足了钱款,但后世的谨慎,还是让他选择按照工程进度分批支付。他时常抽空前往大沽查看进度,亲自结算工钱。

    这座宅子,不仅是陆嘉衍对未来的投资,更是他财富猛增的伏笔。泥瓦匠们挑着扁担穿梭,担子里青砖与红砖混在一处。四合院比较传统,可以卖给避难的富贵老人。而西洋小楼则象征着时代的变迁。适合厌倦斗争年轻新潮的人士居住。

    造房子的预算最初只是一个数字,工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花园里的太湖石假山、檐角蹲着的石兽、汉白玉雕的西式天使、景泰蓝的莲花灯盏,这些使预算也在不断攀升。幸好,陆嘉衍的生意越做越大,资金充裕,完全能够应对这些额外的开支。

    市面上,像他这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那些曾经显赫的贵族如今已渐渐没落,身边人开始尝试类似的营生。不过,大多数只是小打小闹,最终因经验不足而吃了亏,琉璃厂的晨雾里总裹着三分真假难辨的江湖气。

    自打二品大臣毓璜顶的管家,把一尊大明宣德炉卖了八百大洋之后。上了当又挨了别人嘲笑的名门,暗地里纷纷搭线,找到陆嘉衍寻求帮助。陆嘉衍谦虚的态度,让他们觉得自己依旧是主子。只不过找个下人出面打点些不方便的事情。

    陆嘉衍的名声在琉璃厂越来越响亮,成了当地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随着收入的增加,他的生活也逐渐改善。尽管这种改善起初只是偶然的机会。

    这一天,陆嘉衍和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