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忠义堂云彪惊恶梦 清溪县方腊举反兵 (第2/3页)
好景,却叫梁山贼寇占据,枉屈了这八百里水泊。”张叔夜道:“此地唤作什么去处?”陈希真道:“此地唤作金沙滩,乃贼人接风送客之地,想当年晁盖离下梁山,攻打曾头市,宋江便从此地践行。”张叔夜闻言,问道:“晁盖此名好生耳熟,莫不是唤作托塔天王的晁盖?”陈希真道:“正是此人。”张叔夜道:“想那年,吾上任济州,路至晁盖庄时,曾吃得几盏杯茶,与他议古论今,长谈许久,却不知此人竟上了梁山,如今那晁盖又去了何处?”陈希真道:“自那年晁盖离下梁山,攻打曾头市,不想中了曾头市教师史文恭暗箭,那暗箭涂了药毒,难以救治,不出几日,便在殁故西去。”张叔夜闻言,十分叹息,说道:“苦了晁盖此位好汉,一生光明磊落,却死于小人之手。”说罢,几人又闲游余路,转至断金亭处,四人就在亭里歇息。四人在亭里闲谈,却见清风拂面,松林秀逸,怎见得:
依山傍水清雅,飞檐流角秀亭。层台累榭,满亭香气遍周地;红柱绿瓦,叠峦翠色进幽层;茂林修竹,空林玉树铺春风;云雾缭绕,暗香疏影闻鸟鸣;玉树盈阶风雅地,一派古亭曾聚雄。
张叔夜闻觉风近,静沐亭风,说道:“此亭真个好去处,十分雅致。”陈希真见此笑道:“张公,若早时投上梁山,便可得以日日游逛此处。”张叔夜闻言笑道:“那吾今日便就束手就擒矣。”张叔夜看了这一番景象,又望山寨尽皆烧净,即道:“这梁山贼人一番基业,到此化作黄粱,如今时局已定,天下太平,不负我等一路心血,也算苦尽甘来。”说罢,众人又谈论许久古今兴亡,忠臣奸佞之事,便才上山。
大军驻扎梁山又一日,张叔夜命军士命造就三十六辆陷车,将三十六名梁山好汉推入车上,顶固紧了。盖天锡便将这三十六名好汉记在名册:
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柴进、朱仝、雷横、史进、戴宗、刘唐、李逵、李俊、穆洪、张横、张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朱武、黄信、宣赞、郝思文、单廷圭、魏定国、裴宣、欧鹏、燕顺、鲍旭、樊瑞、李忠、朱贵、李立、石勇、张青、孙二娘、段景住。
各方事项,皆已完毕,所擒梁山头领,尽已擒归,大军收拾整顿完毕,张叔夜遂吩咐下山,三军两声炮响,大军启程,浩浩荡荡下了梁山,班师回朝,路至各地州府,各州府官员沿途相送,大小三军一路向东京而去,奏凯返京,可叹这梁山好汉一番雄业,到此化作空梦。
诗曰:
英雄志业曾未酬,世事坎坷已如秋。
忠义堂前不见月,芦花从里泛空游。
铁马哀鸣萧条尽,玄猿空荡暮云休。
寥洼玉地人何在?一片忠良化蝶梦。
不说那宋军征伐梁山大胜而归,且说那江南睦洲地界有一樵夫,名作方腊。一日,与友人相约上山砍柴,路至河边时,友人见得河中方腊倒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宛然一副天子样貌,又见自己倒影并无差异,惊道:“先莫走,你望这水中倒影好生怪奇。”方腊闻言,便向河水看去,见得自己一副天子相貌,惊愕道:“我莫不是眼昏了,为何照见一身官家龙袍?”友人道:“独你一人显耀,俺却是平常衣裳,真奇哉怪也。”二人见此怪象十分不安,便去请了村里教书先生来看,二人见那教书先生一身打扮:
抹眉布巾头戴顶,一身布衣身穿就。眉清目朗教书生。书经读万遍,智谋最显聪。
吴子曾习修千卷,六韬三略都熟通。神机妙算真才能。村坊教书匠,名号娄敏中。
那娄敏中听得二人一番言语,也有几分诧异,便随二人一同去了河边,那方腊果然照着一身龙袍,娄敏中看的呆了,方腊道:“先生看的仔细?”娄敏中道:“此事十分古怪,恐是鬼神作祟,小生且算一卦,卜问如何。”当下便算了一卦,不由叫道:“奇了!”二人问道:“先生算的如何?”娄敏中道:“此非谈论之地,只因事关重大,且同往寒舍一议。”说罢,三人同去了娄敏中住处。
三人当下便在草棚坐定,娄敏中道:“方才小生算这一卦,十分惊奇,卦象道方腊有帝王之相,合当天子。”二人闻言大惊,方腊道:“先生休要装神弄鬼,俺们便是一般的莽汉,哪有天子福分,此等言语,却是造反之论,莫不是先生欺诈我等,赚些钱银?”娄敏中道:“小生若有半句虚言,便叫天打五雷,不得好死!”方腊听得如此狠咒,道:“万不得先生如此毒誓,只是俺乃山野莽夫,如何可当天子?”娄敏中道:“方才一卦算道足下地应东南,势及南天,位通南天六斗,正合帝星,此乃上天注定,乃真命天子。”方腊道:“便依先生所言,俺却不曾有这般福气,只求安平度过此生便罢。”娄敏中闻言,叹道:“如今朝纲不稳,四方贼乱,天子穷奢极欲,奸臣把控朝政,百姓流离失所,天下民不聊生,若有一人能揭竿而起,举兵起义,小生定会鞍前马后,誓死追随。”方腊闻言,沉思许久,道:“先生一番豪情壮志,叫俺敬佩万分,奈何俺一山中樵夫,粗鲁愚笨,志向短浅,不及先生之凌云,倘若日后先生遭受险难,方某定会解围救难,竭力相助。”娄敏中闻言,已知方腊之意,便道:“小生在此谢过。”说罢,方腊二人便要告退,娄敏中送出草门不题。
却说那方腊,乃睦洲清溪县人士,家境贫困,因清溪县盛产漆树、楮树、杉木等名贵稀种,许多商贾来此经商,为谋生计,便做了雇工樵夫,每日上山砍柴,卖给当地地主漆园,赚些钱两过活。时年,朱勔上任苏州应奉局,听闻道君皇帝爱好奇花异木,便揣合逢迎,上奏道:“近江浙等地奇花异石多产,臣听闻陛下垂意花石,特寻江浙多地珍异花石,进京献上,臣伏乞陛下,允臣搜寻江浙等地奇花珍木,进京献奉。”道君皇帝看罢大喜,当即准许,朱勔遂主持应奉局,在江浙等地搜寻异石珍木,奇花异草,使船自淮河、汴河运入东京,进献天子,此运便称作“花石纲”。自朱勔主持应奉局之后,逐年耗费钱财,费财劳民,花辰纲一役连年不绝,朱勔趁此搜刮民财,敲膏吸髓,在苏州大兴土木,修建园池,并私养卫队几千数,肆意建造宫殿,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花天酒地,享受之乐与天子无二,人人皆称“东南小朝廷”百姓怨声载道,积怨已久。
是时,朱勔又在江南等地征寻花石,造作局派遣官员在睦洲各地漆园强索木材,漆园不堪其重,便将一切负担,皆转嫁给雇工等人,其中方腊等人不忍其辱,又恨朱勔逞凶肆虐,鱼肉百姓,独霸一方,便与漆园雇工与四邻八舍,商议要事,秘密造反。
话说这方腊有一女儿,名叫方金枝,生的是亭亭玉立,明媚皓齿,年方十六,正是如花似玉般的年纪。那方金枝心系父亲方腊,每日上山送饭,四方邻里,无人不尽赞方金枝为人孝顺。是日,方金枝与方腊侄子方杰同去上山送饭,却在山头走了许久,不见方腊,方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