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一章 医人者、医国者,皆大医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四十一章 医人者、医国者,皆大医也 (第2/3页)

出去,薛虹背着的黑锅还得再加上一口“草菅人命”、“阴险毒辣”的评价。

    隆庆帝沉吟片刻,再次下旨吩咐道:“传朕旨意,将此书抄写留案太医院,然后立刻命人去军中进行实践。若无差错,就地推广。

    至于酒嘛……吩咐内务府采购一批烈酒送到天津卫过去,银子从朕的内帑中拨付。记住,朕要的是烈酒。”

    夏守忠心领神会:“奴才会盯着下面的,绝不敢在这样的事上让底下的人弄虚作假。”

    酒这东西在明代其实不算太金贵。

    酒正常来说,就是粮食酿造的,丰年的情况下,民间其实是不缺粮食的。

    为什么古代总闹粮荒?主要还是运输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天灾问题。

    天灾就不用说了,哪怕二十一世纪以后,人类面对天灾也没有任何办法。

    土地兼并问题不必多讲,懂得都懂。

    其实导致古代粮食珍贵的最大问题,还是运输不便!

    在这个靠人扛马拉的年代里,粮食运输的损耗太大了,大的简直恐怖。

    陆运一百万石粮食去前线,得多准备两百万的粮食作为运输部队的口粮才行。

    这也就导致,某一个州府受灾,国家很难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运粮食赈灾。

    莫笑农家腊酒浑,说的就是农家自己也会酿酒喝。

    酒真正金贵的时候还是在魏晋以前。甚至汉代有人用葡萄酒换了一个刺史的位置。

    不过用一点酒,就能挽回无数壮劳动力,这笔买卖放在元代以后,只能说是赚大了!

    隆庆帝也不急着封赏,因为具体功绩还得看这册书实际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

    ……

    薛虹不声不响的干了件大事后,依旧如同往常一样,有空去林府同老师学习,顺便看一看黛玉。

    或者去钟粹宫培养一下师生感情。

    最多就是偶尔应付一下上门的太医院的几位老大人。

    这几位大人天天登门拜访,去薛府、林府堵人,想将薛虹引入正途。

    因此林如海着实又好气又好笑。

    ……

    薛虹同林如海刚刚回府,迎面就撞上了在林府门口蹲守的梅老大人。

    梅老大人带着两位略微年轻些的老太医不知道坐在马车上等了多久。

    “林侍郎,打扰了。”

    林如海连忙回礼道:“不敢不敢,老大人有恩于林某,不敢受礼。

    未请教梅老大人您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