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63【七步成诗?人前显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0063【七步成诗?人前显圣!】 (第3/3页)

工作人员还没来。

    各路媒体愈发兴奋,纯属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如果事小,他们也可以搞大!

    胡玮时站在大厅门口,疯狂朝陈贵良挥手,随即又指向自己背后,大概意思是说东西送来了。

    陈贵良轻轻点头。

    胡玮时擦了擦汗,让同事把笔墨纸砚拿进来。

    陈贵良开玩笑道:“我还是走七步吧。”

    纸笔就放在他面前,陈贵良七步转了个圈,随即提笔蘸墨撇了撇。

    他的毛笔字写得一般,但现在没人关注书法。

    不少人直接围过来。

    董红康也站在陈贵良旁边。

    他出难题考验是一回事儿,如果陈贵良真能写出来,而且还写得不错,他就愿意全力宣传这个少年。

    “舟行烟水阔。”

    现场人太多,外面的挤不过来,有记者帮忙念第一句。

    一句接一句念出,直至整首诗念完,大厅里突然沉寂了半秒。

    随即就热闹起来。

    “好诗!”

    “七步成诗,今天终于亲眼见到了!”

    “哪来什么七步啊,拖时间拖了半个钟头。”

    “你厉害,你来写一首。”

    “这回有报道话题了,肯定吸引眼球。”

    “……”

    陈贵良吹干墨迹,把诗捧到董红康面前,故意文绉绉说:“一首拙作,赠予阁下。”

    董红康也不尴尬,满脸笑容接过,并承诺道:“后天。《笔会》全文刊登《瀛海行》和这首诗,我再给你写一篇评论文章!”

    他不是记者,他是资深编辑。

    《笔会》即《文汇报》副刊,前几年搞写作比赛,是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又搞征文活动,季羡林等人来投稿。

    这个副刊,份量极重。人家今天能来,就算给面子了,现在还答应刊登文章。

    董红康把纸举起来,只见上面写道——

    【舟行烟水阔,雁过暮云边。

    此身本逆旅,何必问流年?】

    前两句写景,画面感极强。

    后两句议论,而且不落俗套。没有去感慨光阴流逝,反倒充满少年人的锐气,有一种奋发昂扬的精神。

    还完美融入四个关键词:大雁、小船、江水、时光。

    流年,就是逝去的时光。

    对于重生者来说,后面两句另有意义,陈贵良也是有感而发。

    如果有懂行的人,还能看出平仄、对仗、押韵都完美。

    余桦嘀咕道:“真他妈牛逼!”

    王檬笑呵呵没说话,他喜欢提携年轻人,也乐于看到年轻人发光。

    之前采访过陈贵良的《沪青报》记者张新萍,此刻快速抄下这首诗。她打算再去陈贵良的家乡,搞一个更深度的报道!

    免费的,不收车马费。

    坐得老远看热闹的其他获奖者,此刻全都被震惊得瞠目结舌。

    研讨会结束之后,李海洋直奔附近的网吧。

    他登陆萌芽论坛,把抄来的《瀛海行》,全文打字给发上去。接着又打出第二首诗,并且添油加醋写下经过。

    给帖子起什么标题呢?

    李海洋仔细想想,敲下一行文字:新概念现场七步成诗,就问你们服不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