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30 章 70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 130 章 70码 (第2/3页)

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民众们听闻后,怒不可遏,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

    “70 码?这怎么可能!开什么玩笑!”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气得手直哆嗦,在街边对着旁人诉说着自己的不满,“我活了大半辈子,就没见过 70 码能把人撞成那样的,这事儿肯定有蹊跷!”

    “就是啊,看看那现场惨烈的模样,人都被撞成啥样了,70 码能撞出这效果?” 一位年轻的上班族也满脸愤慨,在社交媒体上敲下一行行愤怒的文字,还跟身边的同事抱怨道:“这交警是不是在糊弄人,这结果谁能接受啊?”

    5 月 7 日晚间,临州市民及浙大学生们怀着悲痛与愤怒,自发走上街头,为方桌举行追思会。

    昏黄的路灯下,人群默默地聚集他们手捧着鲜花眼中噙着泪水,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对逝者的惋惜与对不公的抗争。一朵朵鲜花,承载着众人的哀思,被轻轻放置在事故发生的地点,逐渐堆成了一座 “花海”。

    两位市民在追思会现场小声交谈着:

    “你说这事儿最后能有个公道吗?”

    “唉,不好说啊,现在这情况,警方的说法大家都不信,就看后面咋发展了。”

    争议升级:信任的危机

    事件随后的发展愈发扑朔迷离,充满了争议,而其中最大的争议焦点便是关于车速的认定 ——“当时车速在 70 码(公里)”。

    民众们凭借着基本的生活常识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70 码这样看似平常的车速,怎么可能制造出如此耸人听闻的撞击后果?

    舆论的热度如同被点燃的火箭燃料,急剧攀升,各种猜测和传闻甚嚣尘上。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地议论着,有人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我听说啊,这里面有猫腻,搞不好有替身顶包呢!” 一时间,流言蜚语如同病毒一般迅速扩散,整个临州城都被这起事故搅得人心惶惶,仿佛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

    大众普遍根据现场目击者的描述和自己的判断认为,70 码的车速根本不可能将被害人方桌撞击后先是在空中翻转,在撞到挡风玻璃后再度飞了出去。

    甚至还有目击者情绪激动地夸张说道:“当时撞得有两层楼那么高,至少 50 多米远!那场面,太可怕了,绝不是 70 码能做到的!”

    在这汹涌澎湃的舆论压力之下,相关部门不敢有丝毫懈怠。

    2002 年 5 月 9 日,专业的鉴定机构经过严谨细致的勘查、检测,出具了临州闹市 “飙车案” 相关技术问题的鉴定报告。然而当人们满心期待这份报告会还真相一个公道时,却惊愕地发现报告中依然引述了 “70 码” 的说法。

    这次原本就沸腾的舆论彻底失控,民众们压抑已久的怒火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爆发了。

    市民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涌上街头开始抗议谴责相关部门的糊弄人行为。他们高举着标语牌,上面写着 “还我真相”“严惩不公” 等字样,齐声高呼口号,声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临州。

    一位大妈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冲周围人喊道:“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