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婢女小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6章 婢女小夏 (第3/3页)

不懂。

    这下闹了笑话,小夏可不敢乱问了。

    次日清晨。

    李原刚起床。

    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嘭嘭”声。

    推开窗户一看,原来是小夏在院子里劈柴。

    在大梁这个时代,取暖烧火都靠木材。

    每日需求量很大。

    但劈柴又是个重体力活。

    楚家姐妹没有嫁给李原时,每日都是靠把破柴刀劈的很辛苦。

    成婚的这几日都是李原在劈。

    今日劈柴的则变成了婢女小夏。

    李原看了下挥动斧子的小夏,力气很大不输男子,很快就劈了足够两三日用的柴火。

    劈完柴小夏又用扁担挑起木桶出去挑水。

    往返几趟,直到将院中的水缸装满。

    看着清早起来就在院中辛勤劳作的小夏。

    李原很是满意的点点头,这么勤劳的婢女,三两银子真是买的太值了。

    吃过早饭。

    李原叫过小夏,让她跟自己去趟青原县城。

    昨夜和楚婉君商量了一下。

    与其给村民分铜钱,却不如给他们分粮。

    现在是荒年,粮食更容易让村民感激。

    另外现在小夏来了,人口也多了,家中的粮食更要多储备些。

    所以今日便是要入城买粮。

    李原与小夏各自背了一个竹篓。

    李原这次足足带了十贯钱,一贯铜钱差不多有十斤重。

    而这十贯钱就有百斤重了。

    如果不是小夏跟着,这钱还真挺难搬运的。

    一路无话,两人的脚程不慢,未到午时就到了县城。

    给看门的兵丁看过兵户腰牌,又一人交了2个铜板的入城钱。

    便与小夏进了县城。

    这次来,主要目的是买粮。

    李原自然是先去了县城南城粮市。

    这里有一整条街都是粮行米店。

    放眼望去,街上骡马车架不断,车上大多都堆着鼓鼓粮袋。

    李原走了几家店铺,先粗略的看了一下这里的粮价。

    现在是荒年,又青黄不接,实话说青原县的粮价并不低。

    其中米最贵,一石米也就是120斤,要价两贯钱,即便的糙米也要一贯五。

    麦要便宜一些,一石在700钱到800钱左右。

    而粟米之类的杂粮则在500钱到600钱左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