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章 三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1章 三年! (第2/3页)

书记,就连教课的老师都对高羽的态度赞不绝口!

    既然已经决定要做卷王!

    高羽那就是拿出了高三备考,冲刺高考的学习态度。

    他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虽然融合了‘高羽’的记忆,但‘高羽’也没念过书,仅仅只是认识几个字罢了。

    文字的演变眼下正是楷书彻底成型的时间节点,从东汉后期楷书便开始渐渐成型,王羲之、王献之都是楷书大家。

    到了北魏时期楷书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成为日常文字彻底取代了隶书。

    除此外,还要学习柔然、敕勒等部族的语言,这个倒是好学,毕竟怀朔就是一个汉夷杂糅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语言并不难。

    军营中,高羽闲暇时也会手捧一卷书反复阅读。

    侯景看到后,不由调侃道,“莫贺咄,难不成你想学汉人豪族那般研习、注解经义?这可不是我等军户该做的事情。”

    没等高欢开口制止,高羽却反问,“谁说非得注解经义才能研读书籍?”

    “我等军户需外出作战,奋勇杀敌,难不成书籍还能助你杀蠕蠕?”

    高羽则笑了笑。

    “为何不可?勇武如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时时手不释卷。”

    侯景哑口无言,魏晋时期形容一个将领武艺了得,通常都是用‘勇比关张’来形容。

    但侯景还是颇为不服气,“那自然是应该看兵书才对,也不该看史。”

    高羽却摇头,“万景,你可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我且问你,柔然与百年前的匈奴何异?不都是从草原南下劫掠?当时驻守边疆的汉军与我等六镇军户又何异?不都是抵御牧民南下劫掠?”

    “日月底下无新事,史中记载了百年前先人们处事的智慧,多加研读,融会贯通,便可六经注我!”

    “以后遇事不至于慌乱,而是能冷静应对,事缓则圆,能做到这点,便能助我等成事!”

    侯景再也无法反驳,细一琢磨后,还十分认同,“确实有些道理,看来今后我也得研读书籍。”

    高羽之所以愿意跟侯景浪费口舌解释。

    主要还是他记得,史书中记载侯景这人挺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