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最为关键的一步! (第3/3页)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但眼下他知道了,并且他就是‘鸡犬’之一。
娄家之人很快便来将一座宅邸赠予尉景,为一座三进院落,跟住在院落建有高台阁楼的镇将、贵人们没法比,但对比之前已经是极大的改善了居住环境。
非但如此,还送来珍贵的绫罗绸缎,遣人为高羽、高娄斤等人量身,显然就是为了日后结婚时做准备。
来祝贺的是镇将、周边豪族等,总不能真让高家的人穿的那般寒酸吧?
最重要的还是。
赠予了高欢马匹、钱粮,让高欢终于不再是一底层士卒,而是升职为队主!
北魏的军制沿用魏晋时期的军制。
最基础的便是伍长、什长,每五十人为一队,设队主一人,十队由一将统领,持幢一人。
幢是军队内的旗帜,每十队五百兵便可得一面幢旗,因此五百人俗称为‘一幢’,统领一幢人的将领也被称为‘幢主’。
虽说孝文帝汉化改革很激进,但以古代的行政效率,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普及。
尤其是怀朔这类边疆军镇,还保留着大量草原部落的旧制度。
草原部落的军队制度其实就可以简单理解为‘加盟制’,所谓的可汗其实就是实力最强占有股份最多的大股东,而小部落则是小股东,军队都是自己的私兵,跟随可汗出战,按照所做贡献也就是入股的股份来分成。
怀朔这边想成为队主很简单,养的起一队人就行,这一队人就是队主的私兵部曲,开销基本由队主承担。
孝文帝改革后,开始给官员发放俸禄,军队也发军饷,但……层层克扣下来,指望朝廷养活那就是等死。
这也是六镇为何还要保留草原部落制度的原因之一。
军镇可养不活那么多兵,谁养活,谁来当军官,外出作战可以享受分红。
连带着侯景等人也跟着受益。
侯景成了高欢手下的伍长,而队副则是由比卢骨担任。
高羽什么都没捞到,因为北魏规定,男子15岁才算成年服全役,高羽这岁数都还没成年,高欢也不着急让他进军队,况且军户家庭只需出一男丁服役。
就像之前高树生没战死,高欢便不用外出轮换,在城门值守即可。
真要说起来。
高羽最大的收获便是……
终于可以真正的开始大口吃肉,不再饿肚子。
在身体成长的黄金时期,给自己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让自己日后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PS:南部尚书属于北魏汉化前的一个官职,当时北魏设东、南、西、北四个尚书,品级是正三品。
但在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对中央朝廷的官职全面遵循汉制,四部尚书的官职被取消其职能渐渐被分给了,户部尚书、度支尚书……这些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