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冉冉升起的一颗特务之星 (第3/3页)
五人,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好在沈括这家伙适应能力极强,脑子转得也快,而且他还在前线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吸收新知识的速度也特别快,得到了教官们的一致好评。
由于战事紧张,人手不够,沈括在集训了一个月后,便被戴笠安排了新的任务。
这一次潜伏任务,他的身份是香港的一位富商二代,名为裴彦生,来S海租界里和洋人做生意,而且表面上他们家还是亲日分子。他这个“二世祖”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所以想在汪伪政府谋点事情做。
此次沈括前往S海潜伏,负责与他接头的还有两人。一人叫郭秀英,外表看起来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负责在租界给一家外国人当用人;另一人名为扬帆,是租界警察局里的一个“老油条”。
在出发之前,沈括还被告知了一系列目前的敌国情报。让他没想到的是,战事居然急转直下到这种程度。在他们撤退后,南J城的守军伤亡惨重,而日军这一路北上,势如破竹。
在这个阶段,接连抗命的韩复榘被枪毙,川军的灵魂人物刘湘也因胃出血一命呜呼。
抗战形势极其不容乐观。开战仅仅四个月后,当何应钦把一份国军伤亡数据单拿给光头校长时,后者眼前一黑,差点晕死过去。仅是河北方面的第一战区,就死伤七万两千多人,山西方面的第二战区死伤三万七千人,上海方面的第三战区死伤人数超过十八万。
而这仅仅只是四个月,伤亡就如此之大,那要是继续往后再打一年,两年呢?天知道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可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不能松劲儿。
在1938年的春天,一则名为《论持久战》的文章从延安传出,迅速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上扩散开来。
国 共双方高层都认识到了持久战的重要性,这也是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而远在皖北的游击队秘密驻扎地内,沈家老大沈铎已经换上了崭新的军服,手里拿着一台破旧收音机,聚精会神地研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