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古代炮灰“嫡长子”19 (第3/3页)
朴精致的大型船舫。
该船舫乃是去岁由工部尚书徐大人亲自督建,无论舒适性还是速度俱是佼佼之列。
生怕自家丞相大人受苦,徐大人可谓绞尽脑汁,加之建元帝授意,别看船只不算大,内里配置当真可谓无一不精。
势必要力保他家丞相大人在外头,也能如家中般,处处妥帖。
饶是如此,分别这日,以徐大人为首的一众大臣们此刻亦是眼泪汪汪。
说实在的,这些年来,众人早已经习惯了遵从丞相大人的命令。而早前的无数事实证明,丞相大人决策确实少有出错之时。饶是有那起子野心深重,妄想取而代之的。此刻见眼前之人,一袭青衣伫立在江边,面冠如玉,宽大的袖口随着港口的晨风猎猎作响。
心下亦不觉多了些许叹惋。
只道古书中天地钟灵之人杰,莫过于此。
秋风萧瑟,人群中,不知是谁突然发出第一声啜泣,随后像是骤然开启的开关,江岸两侧,偌大的忸哭声几乎与涛声平齐。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安宁抬起袖口,干脆利落的饮下最后一杯饯别酒,两岸两侧不断传来的啜泣声亦没有丝毫减弱的架势。
民心向背在这一刻得到了巨大的昭示。
人群之中,一众初入官场的官员们无不无比憧憬地看着这一幕。此刻,更是对这位丞相大人敬佩心达到顶峰的同时。
无论日后如何,起码这一刻,这些新入职的莘莘学子们,是真心实意想要做一位如楚相这般为世人敬仰,名留史册的好官员。
徐徐清风不断拂过脸颊,纵使再多的惜别,安宁此刻也到了真正离开的时候。
向着眼前所有人郑重一礼过后,踏上船舫的那一刻,两岸海啸般的哭唤声再一次如擂鼓般响起。
回声亦久久不曾歇去。
亲眼看着这一幕,饶是安宁这般自诩冷心之人,这一刻,亦不由添了几分触动。
哪怕心知这些人的嚎哭,除去敬慕与不舍外,更多的是恐怕是恐惧,害怕她离去后,早前的政策也好,旁的也罢,自己如今的“美好”生活如晨起的朝露般,一触即散……
这一刻,安宁总算明白,为何青史之上,那么些文人惯爱汲汲于名。不得不说,这种受人仰慕的状态确实叫人心情舒畅。
秋日的江上,尚且带着些许凉意。
安宁兀自感慨之际,身侧一件尚还带着体温的月白色氅衣便已经被人轻柔的搭在肩侧。并肩站在甲板之上,须臾只听来人很快轻笑道:
“近日谢某刚得了一方残谱,可惜这会儿实在力有不逮,不知子安可否愿意解惑!”
同一时间,皇城内。
方才将案上不止一摞的奏折陆续批完,萧祁便从宫人口中得知,原本今日该是病卧在床的谢丞相此刻同样没了影子。府邸空荡荡一片,房间内只余同样简洁明了的辞呈一封。
“这个子固啊!”
短暂的失落过后,建元帝面上却并未有太多意外之色,只怔怔的站在高楼上,似乎从这里,依稀还能看到那两位离去友人的身影。
书房内,四处可见三人早前议事说笑的身影。
一直到身侧内侍战战兢兢的开口提醒:
“外头风大,陛下切莫着了寒气才是!”
话音落,见自家主子迟迟未曾动弹,小内侍还以为对方因着过于伤身,未曾听得。生怕自家主子身子出事,小侍刚想犹豫着要不要去唤庞总管。
却见高台之上,这位身着明黄色九龙服的陛下突然轻叹一声:
“是啊,这京城的天,确实寒凉了太多!”
敏锐地从中听出了其他含义,小内侍此刻头都不敢抬,一直到门外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陛下,三殿下在外求见!”
“让他进来吧!”
而随着门外脚步声逐渐靠近,魏内侍陡然发觉,眼前的帝王几乎瞬间又变成了往日威严莫测的模样。
方才的怅惘之色再看不见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