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购地 (第2/3页)
身份信息在县衙就能查到,到时候签字画押就成。
陈宣心头一抽,妈的真黑,原本以为撑死五百两了,结果那块地只值三百两,当然,陈宣也清楚,这是看在他的身份上的最低价,而且人家也不收‘手续费’了,否则换个其他任何人,身份背景不够都不会低于六百两。
其实对方是想利用之权之便直接把那块地送给陈宣的,但他干不出这种白拿的事情,走流程就好。
果然还是要有关系讲背景呐,否则办点事情太难了,要多花很多冤枉钱。
不过即使最终把手续搞定,陈宣也得支付五百三十两银子,多出来的二百三十两不是人家索要的‘手续费’,而是税费,包涵了‘购置税’以及后续的房屋建造税。
走流程就必须要上税。
景国律法规定,修建新房也是要上税的,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家宁愿一房传五代,修修补补也不推到重建的原因,重建上税是一大笔钱呐。
而且后续的土地和房屋买卖也是要上税的,根据实际成交价格算,反正就是越值钱上税越多,这就有空子可钻了,比如明明价值三千两的房屋,想办法用一千两进行成交,就能少上很多税。
尽管有空子可钻,但也在一定范围内,官府有专门的评估人员,你要是太过分,低于市场低价太多,就看官府查不查你就完事儿了,但是呢,办法总比困难多,有的是聪明人挖空心思钻律法空子,比如‘赠与’,不走正规流程,你就没法收税……
大致商量好,然后小吏就带人和陈宣去丈量面积了,圈定范围画出界线,绘制成图进行备案,以后与邻里发生房檐屋后纠纷也有说道的根据了。
反正这时代邻里间为了边边角角产生纠纷多了去了,大打出手的都比比皆是。
丈量过后圈定范围画出界线,那块荒地足有十三亩面积,毕竟曾经是打算盖个学堂的,单是荒地目前阳县市场最低价也就三百两左右,差不多一亩地二十三两银子,要是坐等涨价那就另说。
荒地不是耕地,没有耕地那么值钱,也亏得是在城内,价格大致和上好的良田相当,这要换个地方,如此高的价格狗都不要。
重回衙门,登记注册,出具文书地契,签字画押盖章,那块地才真正属于陈宣,而且是他私人名下,并非挂靠高家,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那才是陈宣真正的私人财产,但也不好说,他还和高家有一份终身契约呢,不过目前那份契约相当于一份白纸,但非要计较也是个事儿。
荒地到手,接下来陈宣也就可以着手打造自己规划的住处蓝图了。
那么大一块地,他修房子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他打算种上树木成林,相当于闹中取静,算是自欺欺人的隐居吧。
实际上隐居个屁,他就想在环境不错的地方摆烂养老。
完成手续的过程中陈宣顺便回了一趟高家拿钱,不喜欢拖拉的他一次性把事情完全搞定,全部忙完下来,这一天也就差不多过去了。
全程忙活的小吏直接把陈宣送到衙门外的街上,客气得不得了,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能和高景明身边人接触的机会可不多。
正要告辞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