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纪元:白塔守望者·第一章 (第2/3页)
在首届全球哀悼日上,参会者通过全息影像目睹了复原的灾难画面:被碳化的樱花树干依然保持着迎风舒展的姿态,涩谷十字路口的全息广告牌仍在循环播放着2025年的新年促销。当镜头推进到某栋写字楼二十五层的残垣时,人们看见会议室白板上还残留着半幅没来得及擦去的企划案。
2073年的《全面核裁军条约》签署仪式上,五国代表用激光笔将各自的核密码投射在穹顶。淡蓝色的数据流如同古代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在同步归零的瞬间,指挥中心的防核大门缓缓开启——门外透进来的,是人类暌违半个世纪的自然阳光。
而今在重庆解放碑旧址,高精度全息幕墙上永远循环播放着两个画面:左侧是2025年元旦的科学岛监控录像,右侧实时显示着南极核废料处理厂的纯净冰原。碑文镌刻着这样一行字:“我们选择记住每一度失控的温度,只为触摸永远36.5℃的朝阳。“
……
龙国西南腹地的万年雪峰之巅,海拔3500米的稀薄空气中,地球联合政府第五研究所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两座银灰色科研大楼刺破云层,其外立面的纳米自洁涂层反射着高原特有的冷冽天光,宛如镶嵌在冰原上的两枚银色獠牙。
环绕建筑的钛合金防御墙在零下45度的严寒中蒸腾着淡蓝色冷凝雾,四十八米高的曲面墙体采用蜂巢结构复合装甲,表面游走着肉眼可见的电磁防护网。任何未经授权的触碰都会引发量子雷达示警系统,更遑论那些每隔三十米就探出墙体的550毫米等离子电磁炮——这些寒光凛冽的战争机器在自动巡航轨道上缓缓转动,黑洞洞的炮口不断扫描着雪原上每一粒异常的冰晶。
“红外阵列第C-7区段校验完毕。“全封闭式防寒头盔里传来机械合成音,张振宇上士抹去面罩内侧凝结的冰花,量子手套的指尖在透明触控板上划出最后一道确认指令。在他身旁,新兵王磊正艰难地维持着平衡,超低温让高分子防寒服的关节处结满冰碴,每走一步都像是踩着灌铅的靴子。
“他妈的,这鬼地方连北极熊都活不过三天!“王磊对着内嵌通讯器咒骂,呼出的白气瞬间在面罩上凝成霜花。他佝偻着背,量子切割刀在报警器外壳划出幽蓝弧光,工具包里的纳米修复凝胶管早已冻成冰柱。
张振宇的战术目镜闪过一串数据流:“别让低温传感器听见这话,菜鸟。上个月三号岗哨的加热系统故障,两个兄弟的血液结晶速度比警报传到主控室还快。“他说着突然拽住王磊的牵引绳,下方三十米处的电磁网正爆出刺目的电弧,一片误入警戒区的雪枭瞬间汽化成猩红雾霭。
当两人跌跌撞撞冲进恒温气闸时,中央广场的激光防御矩阵恰好完成日间第127次全频段扫描。武装无人机的红色光斑掠过他们后背,在钛合金墙面映出跳动的血色的图腾。
与外界死神环伺的肃杀截然不同,A-2实验楼内充盈着28℃的人造春风。负压实验室的分子过滤系统将高原暴风雪隔绝成另一个次元,走廊墙壁流淌着舒缓的克莱因蓝光带,却在经过二层1号实验室时默契地切换为警戒红色。
“2105年7月8日下午5点15分05秒,第3635次模拟实验数据归档完成。“
全息屏幕上跳动着刺眼的红色警告框,赵平扯开防辐射服的领口,后颈处三条蜈蚣状的神经接口还在微微抽搐。这位四十七岁的核物理学权威此刻像具风化的石膏像,布满血丝的眼球死死盯着数据流中某个闪烁的异常值。
实验台残留的钚-239样本在铅玻璃罩内泛着妖异的幽光,量子计算机的散热系统发出困兽般的低鸣。赵平的太阳穴突突直跳,那些密密麻麻的失败记录在视网膜上重组成嘲讽的笑脸:实验了近万次,超原子裂变能量模块每次都会在89%进度崩溃,就像被诅咒的西西弗斯巨石。
“核原子对撞产生的奇点效应......“他咬着电子笔的防咬阀,笔尖在石墨烯记事板上划出深痕,“难道要推翻整个强相互作用模型?“这个可怕的念头让他的手指神经质地抽动,碰翻了陪伴二十年的硼硅玻璃杯——杯壁“2055年全国核物理竞赛纪念“的金漆早已斑驳。
“滴——“门禁系统的提示音撕开凝滞的空气,赵平条件反射般按下电磁屏蔽键,实验室瞬间被淡紫色的法拉第笼笼罩。门外监控画面里,李涛略显单薄的身影正在原地踟蹰。
李涛第三次整理实验服的立领,喉结上下滚动着咽下忐忑。他能清晰听见自己颈动脉的搏动声,防静电地板上映出的倒影正在微微发颤。作为龙国科技大学百年一遇的“钱学森奖“得主,他曾在国际核聚变峰会上凭借一己之力大战群儒,却在此刻被一扇钛合金门压得喘不过气。
科研所走廊浸在惨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