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 礼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24章 礼乐 (第3/3页)

Ja“超黄蜂”大型多用途直升机,国产代号直8,93年才首飞。

    直8从立项到首飞用了13年,而且国产化程度最近应该才突破50%。

    80年代顺应军转民浪潮,昌飞下海组建了倡河汽车,推出的倡河面包车更是火遍大江南北。

    现在的倡河面包正值上升期,实打实的明星企业,本地就有很多倡河面包车跑着呢。

    一见面,对方就道明了目的:

    “我们中标了鹅城的公交车更新,听说你们有卖大马力柴油发动机?还有变速箱?”

    听到倡河的大名吴龙可不敢怠慢,连忙请进后面的单独会议室,倒水后才开始细聊:

    “我们盖金的发动机马力是出了名的大,起步就是265匹,手动和自动变速箱都有,不知道你们有什么要求。”

    倡河的王经理一听暗暗咂舌,又问道:

    “你们是仿制的哪一款发动机,国产程度多少?”

    在他看来国内肯定没能力研发这么强的发动机,肯定是仿制的国外牌子。

    吴龙微微一笑,自豪地说道:“我们的发动机是仿制的,不过仿制的是坦克发动机!变速箱也是坦克变速箱,给汽车用绝对没问题。”

    说着他拿出简易装订的技术手册交给对方,王经理一看数据,脑海里也没找到相近的型号,再看看夸张的扭矩输出和排量,心里还真有些相信。

    他也是偶然知道了红龙卡车厂被并购的事情,才得知竟然有厂子从盖金买汽车发动机,这才来碰碰运气。

    “马力太大了,265匹对公交车也太超标了,165匹我都嫌多,有没有其他型号。”

    吴龙想起了唐文的吩咐,没有100台以上订单不会开发新型号。

    后者这么做自然是节省精力和经验,吴龙也就问:“不知道你们准备生产多少辆公交车?”

    “35辆,今年就完成更新。”

    “没了?”

    “没了。”

    实际上这也是倡河第一次生产公交车,王经理也就实话实说。

    现在鹅城公交车数量都不到80辆,采购35辆已经是大手笔了。

    这么点数量,哪怕算上充足的配件顶多五六十台发动机的需求就差不多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