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3章 先来十万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103章 先来十万册 (第1/3页)

    【面对敌我巨大的技术落差和数量劣势,须强调个体综合作战能力,强化专一对海打击,通过某一方面的压倒性优势,实现在总体落后的现实情况下拥有中近海区域反介入拒止能力:

    最理想的武库舰应该使用万吨以上高速舰体改造,具备100个以上发射单元,同时发电能力较强,为电子设备提供充沛电力……

    面对电子器件算力性能更差的事实,可依赖于更强的电力实现高功率压制,强制将敌我电磁技术压低到同一水平。

    一艘武库舰携带的导弹有效打击半径至少超过150公里,完全可以突入航母战斗群外围,通过过饱和打击能力牵制敌方防空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或许能通过搭载较多的直升机或者无人机提供中继制导,提升作战范围……】

    阅读完唐文发来的长长信件,闫剑翘起腿陷入沉思。

    而在书桌旁,一系列基于二战舰艇的现代化改造图纸铺平在书桌上,闫海正拿着放大镜一点点扫过去。

    方案还算务实,虽然现在海军基本还在用发射筒,但垂直发射井技术并不遥远,而且有很合理的反舰、防空导弹搭配计划。

    电子雷达技术稍微麻烦些,但以功率优势换取电子压制的思路也具备一定可行性,至少能扰的敌方鸡犬不宁。

    信送到时闫剑也在家,父子俩几乎是一齐看完这些资料。

    闫剑:“武库舰思维有点类似以前的主力舰思想,放弃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打击群,与老大哥的思路接近。”

    “不,要极端得多。”闫海摇头,在垂直发射技术不成熟的时候,老大哥也做不到过饱和打击能力。

    真要动辄建造万吨、甚至几万吨的大舰,随便都是几百个导弹坑,一艘战舰的火力就能远远超过一整只舰队。

    虽然对火力通道和电子水平也是个严峻考验,但解决起来总比大规模造舰容易一些。

    海军现在的问题是有钱了,但是造不了高新技术战舰。

    即使把老旧的051和052型造一大堆也是纯纯送菜,单纯的浪费资金和编制。

    但武库舰数量不需要太多,可以作为替代航母的舰队核心,甚至单枪匹马也能执行主力对抗任务。

    当然武库舰最令人沉醉的一点是:抛开它的实际作战效能,仅仅是鼓舞人心上就非同一般战舰可比。

    毕竟现在是对抗,不是真打,一条带着几百甚至上千枚导弹的大船就摆出来,对手无论如何也不敢轻视。

    就算己方命中率50%,敌方拦截率100%都依然会有不小的命中概率,纯粹就是恶心对手。

    一枚反舰导弹当然也不便宜,但生产一百枚导弹要多久,造一条先进战舰又要多久?

    “用一条船换一支舰队,非常划算。”闫剑简易地概括了这封信的中心思路。

    武库舰几乎就是把技能全点在了攻击上,只要能在沉之前把全部导弹发射出去,对手也绝不会好过。

    这也非常符合当下国人的绝境思想:不怕牺牲,但求杀伤敌人。

    五年前海湾一战,让过去“用数量淹没敌人”的思想轰然倒塌,庞大的身躯带来的优势似乎一夜殆尽。

    但武库舰的出现,似乎又告诉大家:数量取胜还没有失败,依然有机会。

    当然这也仅仅是思想上的鼓励,实际嘛……

    就以当年8架歼8拼掉一架F22为例,实际上歼8II的数量没有F22多,歼8II大概有60架,F22可是生产了187架。

    所以真实情况大概是三架F22围殴一架歼8II。

    而且在J20试飞以后,空军自己测试更是发现,80架歼8也奈何不了四代机一根毫毛。

    但为什么这种言论能在互联网持续20多年?不就是为了能给全国一个希望,一个信念证明己方不是不堪一击。

    90年代技术的武库舰也不能逆转乾坤,但至少可以让人们相信它够强大,这已经有着巨大的意义。

    “可惜啊,导弹上面差了一环。”

    看完资料后的闫海也有些热血沸腾,但一想到现实还是忍不住冷静了下来。

    武库舰别的都还能解决,最关键的导弹却是难题:

    现在国内主力的反舰导弹是鹰击8A,射程70公里,就是个小短手。

    就算让它能适应垂直发射,这么短的射程也根本摸不到航母一根毫毛。

    另一个鹰击6系列更是惊为天人,虽然射程能达到110到120公里,但居然使用的是末端人工制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