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上帝 (第3/3页)
突破时,林奇几乎要怀疑自己的判断,但阿根廷妖刀的后撤步还是如约而至。
林奇只想感谢萨姆.普雷斯蒂。
谢谢他给自己看了大量马刺队的比赛录像,以至于他很清楚马刺球员的习惯。
“想学会在NBA打正确的篮球吗?看我们马刺队吧。”萨姆.普雷斯蒂经常这么说。
谢谢你萨姆,真的,这太正确了。
当林奇的手掌封住吉诺比利的救命三分时,西语解说已经再也无法将自己绑在椅子上:“天呐,上帝之手封住了马努!”
对阿根廷人而言,上帝之手是个特殊的词汇,会让他们想起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上的迭戈.马拉多纳。
但今天,阿根廷篮球世界的上帝之手出现。
上帝之手葬送了潘帕斯草原军团最后的希望,更将南美人的冠军梦永远定格在了雅典的星空之下。
林奇捡起篮球后一路狂奔,吉诺比利粗暴的抓住林奇球衣,战术犯规。
上了罚球线,一半的人在发出嘘声,一半的人在欢呼,两种声音融合成巨大的压力出现在林奇肩上。
他扛着几亿人的期待,扛着无数双眼睛的注视。
可在芬兰,穿着皇马队服的林奇就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压力。
欧洲的经历对他而言不仅仅是让他成为了状元,还给予了他一些更珍贵的财富。
其中一项财富此刻化作两记清脆的穿网声,林奇关键时刻连续两次罚球命中!
姚明仰头呐喊,汗珠顺着下颌坠落,双膝微微颤抖。
他不是累,他是兴奋。
不久之前他们还深陷12分劣势的泥沼,此刻记分牌上血红的数字却宣告着奥运史上最壮丽的逆转。
中国队要去奥运会决赛了,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最终,这个分差保持到了比赛结束,中国队历史性的杀入奥运会男篮决赛。
决赛对阵意大利,剧情反而没有那么跌宕起伏,更像是林奇的登基仪式。
意大利人历来擅长在战役打到一半的时候莫名其妙下线,今天也是如此。
他们如同被亚得里亚海迷雾笼罩的威尼斯战船,上半场尚能凭借精准三分与中国队缠斗,却在易边后突然迷失航向。
最终意大利输了14分,比赛悬念并不大。
当姚明将染满掌纹的比赛用球高高抛向星空,雅典的月光正为这场登基仪式镀上银辉,中国篮球的黄金时代在爱琴海的夜风中正式降临。
对无数中国球迷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但对纽约球迷来说,这仿佛只是未来荣光的朦胧轮廓。
18岁,横扫欧洲,选秀状元,奥运冠军。
NBA的浩瀚星河里,从未有如此史无前例的璀璨星辰即将破晓。
他裹挟着欧罗巴的飓风、奥林匹克圣火的辉芒,以及麦迪逊广场花园尚未苏醒的期待,即将在大洋彼岸书写属于篮球新纪元的史诗。
斯派克.李哭了,梦之队被淘汰的时候他没有哭,但中国队夺冠他却哭了。
CCTV的镜头给到他,张指导非常无厘头的说了一句:“其实斯派克.李是黑皮肤中国心!”
当然,事实上这无关肤色认同或文化皈依,而是源于麦迪逊花园长久积郁的苦涩。
作为纽约篮球的守望者,他清楚,自己再也不用日复一日坐在同样的位置上吃同样味道的屎了。
次日《纽约时报》打破常规,头版赫然印着中国队员相拥而泣的巨幅彩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北今日报》。
头版上的标题叩问着整座城市的期待:上帝之手能否为沉沦的纽约带来救赎?
蜷缩在布鲁克林公寓的斯蒂芬.马布里攥着报纸,梦境中那个笼罩在圣光里的黑影再度浮现。他凝视着报道中“上帝之手“的称谓,心脏不自觉的加速跳动。
林奇他......不,不会的,不可能会是他。
因为上帝分明是个倪哥。
(感谢慕夏十九皓、月下闻妖问药、非常可乐2022、大兵放炮、净心得义、请叫我狼小爷等大佬的打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