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运气差点儿 (第3/3页)
销也不小,实在是供不起了。
后来还是傅天佑哀求父母,承诺自己不再科举,以后安分守己的在家种地,这才又找了两回郎中。
陶氏是个要强的,婆婆和大嫂不高兴她知道,但儿女幼小,她舍不得丢下自己的孩子就这么走了,哪怕婆婆的脸色再难看,大嫂的话再难听,她也装作看不到,听不到,咬着牙喝着苦苦的汤药硬撑,想要活下去,但最终还是没有闯过来。
陶氏去世之后,傅天佑做到了他的承诺,真的将书籍装进了书箱,不再看书,安心跟着父亲下地,进山,不再碰书本。
主要当时动乱刚刚过去,新朝刚立,也没恢复科举,城里也乱糟糟的,就算想要读书也没用。
成亲第六天看书是傅天佑在陶氏去世之后第一次碰的书本,可能在他的内心,还是不甘心吧?毕竟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还考了童生,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她知道,恢复科举是后年的事,那时陶氏去世已经满了三年了,傅天佑正好去参加科举。
虽然律法规定妻子去世丈夫只有一年的孝期,但为了避免以后被人攻讦,仕途顺利,还是满三年再参加科举比较好,因此,曾水儿见傅天佑看书,还是很高兴的。
别看傅天佑只是个童生,他读书其实还是很有天赋的,脑瓜儿也聪明,只不过之前运气差点儿。
第一年院试,也就是考秀才,每年的六七月份都是在府城举行,但倒霉的是,他正好在考场坏了肚子拉稀,没答完就结束了,自然榜上无名。
第二年,他又去考,这次格外注意吃食,却在去考场的路上被人给撞了,头都撞破了,还流了不少血,他只好含恨而归。
第三年,考试前的当晚,他却莫名其妙的发了烧,等到他迷迷糊糊的醒来时,已经过了进入考场的时辰了,据说等他醒来时,他当场都傻了,木呆呆的,好久都没有吭声,似是被人抽掉了脊梁骨,失了魂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