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一章,大婚之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一章,大婚之日 (第3/3页)



    并送一支玉质桃钗子,桃鲜艳,无出其右,寓意婚姻幸福美满。

    不久后黛玉走出,身穿凤冠霞帔,红绸盖头,胸背着云龙纹饰鞠衣,配带玉彩结绶,白玉云样玎珰,金纹红舄,左右各缀有三颗珍珠。

    黛玉遂向林如海告别,随着方永上了轿。

    迎亲队伍再度出发,一路吹锣打鼓。

    林如海为黛玉准备了极为丰厚的嫁妆。

    整整二百五十六抬。

    所谓抬,是指将准备好的嫁妆放在抬架上,根据轻重大小,由两到八个人抬着前行。

    由于嫁妆一般是用红色木箱或者红布之类包裹着的,所以当抬的人数特别多的情况下也就有了十里红妆的说法。

    而二百五十六抬,绝对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平民百姓就不说了。

    当年方永准备了一斗米,已经算是阔绰的了,回礼就别想了,顶多也就是一床被单,有的穷的做个枕头就打发了,勉强能算是一抬。

    而一般的富庶人家也就是几抬。

    一些官吏世家,背景一般的也就是二十几台。

    地位特别高的,例如贾史王薛这种,一般也就是六十四抬,算是标准。

    多的话,如果有一些特殊意义,异地联姻之类的,例如当初探春作为郡主的身份出嫁再加上联姻之需,也就是一百二十八抬。

    以此便能想象,林如海所准备的二百五十六台是个什么水准了。

    而且林如海这二百多抬嫁妆里还没有充数的,全是真材实料,那一箱箱金子和银砖,八个人抬着都吃力。

    队伍绵延数条街道,这下真成了十里红妆了

    林如海不算贪官,但也绝不是如海瑞那般的直诤之臣,其在扬州担任巡盐御史十几年,家资相当充盈。

    (ps:本来是想写近十年的,不过因为一些原因,改为十几年。)

    方永在扬州时曾收缴过一部分官员资产,当时林如海曾提出过主动捐献这些家产,方永没有同意,他还不至于惦记老丈人这点钱,于是开玩笑的道,让林如海以后作为黛玉的嫁妆给他,没想到对方当了真。

    队伍一路前行着,沿途发放喜和喜钱,路过宁荣街……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