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战争之末 (第2/3页)
不犹豫的将这名怯战的士兵斩杀。
其余的士兵见状,只能硬着头皮填补上前。
然而,实力终有差距。
狂沙漫卷,侵袭水洼之地,
江水滔滔,覆没一苇之栖。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辰末,邓仁数次派人向李昊求援,得到的消息都是命令他顶住,直到最后,缺口越来越大,淮阴军甚至都杀进了城内,实在顶不住了,李昊这才选择让邓仁退居内城防守。
淮阴军趁此机会,大肆追杀,邓仁手下的士兵被吓得屁滚尿流的往内城撤退,有很多退之不及的,被淮阴军堵在城外,约有四五千人,皆都跪地投降。
方永对这些汉奸没什么好感,但也不至于有着太极端的恶意。
说白了,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是因为宁死不屈的人终究是少数。
面临生死威胁,大部分普通人还是会为了活命而……
方永下达命令,让这些人顶在前方攻城,杀死三名敌军后就可以免去自身的罪名。
于是转眼间,这些人调转枪头,成为了方永的助力。
京城的城防系统由外及内,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道城防系统。
其中外城和内城是主要城防,宫城即紫禁城,皇城是永乐年间围绕宫城建造的,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紫禁城。
有人猜测,是因为永乐帝得位不正,害怕自己的侄子带兵杀过来抢回皇位,这才加盖了这一座皇城作为防护。
不过从实际角度出发,若是贼兵都打到了皇城或者宫城,那也就没什么再抵抗的必要了。
邓仁此时退守的内城正是陈正都负责防守的区域。
彼时,李昊的撤军动作才刚刚完成了一半,还没轮到陈正都撤退,因此陈正都目前还在守城。
这里可能有一些不经常攻打京城的朋友,不太清楚京城的城防构造,所以额外解释一下。
京城的外城和内城并不是想象中的呈“回”字形分布。
当时修建外城时,由于耗资甚重,最终只修成了南门,也就是说整个城池是成“凸”字型分布的。(详情见图)
邓仁防守外城,也就是南门这一片。
陈正都守内城,同时防备马老黑负责进攻的西门和张远负责进攻的东门。
外城被攻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