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9章 家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29章 家书 (第2/3页)

子是姜念纳她那晚特意送她的,岂能丢失?

    不过片刻,杏儿缩着肩膀进来,两根鸦青辫子垂在耳侧,眼睛盯着自己的鞋尖:“姨奶奶唤我?”

    薛宝钗不急着发问,先让莺儿斟了香茶来,慢条斯理饮了半盏,才道:“杏儿,你在我屋里伺候多久了?”

    “回……回姨奶奶的话。”杏儿绞着衣角,“自五月初七,整十日了。”

    “难为你记得清楚。”薛宝钗忽将茶盏往案上轻轻一搁,“才十日,你便偷起我的东西来了?”

    茶盏与檀木相触的脆响惊得杏儿一颤。她偷眼去瞧薛宝钗,却见这位素日温和的姨奶奶此刻眸光清冷,竟好比主母元春责罚下人时一般教人心惊。

    “我……我……”

    不待杏儿辩解,薛宝钗冷声道:“那支簪子乃是大爷送的,你偷了此物已是罪过,若还敢狡辩,便是罪上加罪。若你主动招认,将东西还来,加上念及你是头一回偷我的东西,我尚可宽仁。否则,此事闹大了,非但你要遭罪,还会连累你的爹娘。”

    杏儿见薛宝钗满脸严厉,威势逼人,犹豫后跪在了地上,砰砰磕头,眼泪鼻涕糊了满脸:“姨奶奶饶命!我再不敢了!是我鬼迷心窍,见那簪子精巧……甚是喜欢的……”

    薛宝钗见状,松了口气。

    暗想这杏儿还可救的,这般轻易招供了。

    否则,对她而言是麻烦。毕竟杏儿是元春送她的丫鬟,且才送她十日。杏儿的父亲董良、母亲姚氏、哥哥董丰,都是姜家的奴仆,且三人的人品都不坏的。若此番杏儿偷盗之事闹大,对她影响不好。

    薛宝钗对杏儿道:“簪子现在何处?”

    杏儿怯生生道:“放……放在我的住处。”

    杏儿未住进西厢房,而是与父母哥哥住在姜家旧宅的倒座房。

    薛宝钗道:“即刻去将簪子取来。”

    杏儿“嗯”了一声,很快就将那支羊脂玉并蒂莲簪取了来。

    薛宝钗拿回了自己珍爱的羊脂玉并蒂莲簪,更是松了一口气,对杏儿缓缓道:“适才我说了,这回我可宽仁,不会告诉你爹娘,也不会让大爷与奶奶晓得了,只要你在这房里跪满一个时辰反省便可。”

    莺儿急道:“姨奶奶,这等手脚不干净的,这般轻饶了,只怕……”

    “我自有道理。”薛宝钗截住话头,转而凝视杏儿,“只一件——从今往后,你该安分守己,好好做我的丫鬟,我不吝赏赐的。若再偷东西……”指尖轻轻划过那支羊脂玉并蒂莲簪,声音猛地严厉,“不轻饶的!”

    杏儿如蒙大赦,磕头如捣蒜。

    薛宝钗摆了摆手,淡淡道:“跪到角落里去。”

    杏儿起身走到角落里跪下。

    薛宝钗重新拿起绣绷,银针在窗外斜射而入的阳光下,似闪过一道寒芒,心中暗叹:“不是我性宽厚,而是棋局要分明。”

    ……

    ……

    此前,元春对王夫人说了,因姜念要纳薛宝钗过门,该给身在江宁的薛姨妈捎个信儿。

    王夫人本打算遣荣国府下人送信去江宁,却得知,荣国府大总管赖大的儿子赖尚荣要去江宁打理生意。

    这赖尚荣乃赖大夫妇的独子,也是赖嬷嬷心尖上的肉。自打他落娘胎,赖嬷嬷便跪求贾母开恩,放了他的奴籍。自此,这赖尚荣便如公子哥儿般长大,读书认字,赖家的丫鬟婆子们捧凤凰似的伺候着,锦衣玉食。二十岁时,赖家还为他捐了个州县官的虚衔,只是他贪恋神京繁华,且怕吃苦,不肯去京外当官,赖嬷嬷也不舍他离京。至今二十六岁了,仍没补上实缺。

    赖大夫妇虽都是荣国府的奴仆,然在外头做着不小的生意,甚至将生意做到江宁去了。

    此番赖尚荣主动提出要去江宁打理生意,其实主要是在神京城待腻了,想趁机下江南游玩一番。

    于是,王夫人便让赖尚荣顺便将两封信捎给江宁的薛姨妈,一封是薛宝钗写给薛姨妈的,另一封是王夫人写给薛姨妈的。

    ……

    ……

    且说赖尚荣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