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二圣前奏对(上) (第3/3页)
粮亏空,自泰顺元年后始行严查。既可维太上皇令誉,亦可减掣肘,合吏治速清之亟需。泰顺元年前之重大亏空,分河工、军需、仓储等专项续行追查,以‘专项补欠’之名追补,并设宽限期。如此‘外宽内猛’,可逐步肃清积弊,整饬吏治。”
景宁帝继续盘问姜念:“‘铅封分段押运’之策,何以想到?”
姜念恭声奏对:“昔太上皇征噶尔丹时,军饷以杉木匣裹黄绫密封,今更为‘铅封加连环甘结’,尤彰太上皇与圣上‘制衡防蠹’之圣虑。”
此事乃他问贺赟而得知。
景宁帝听罢,微微颔首,眸中已是不禁闪过赞许,随即又肃穆问道:“‘调南人,查北账’之策,何以想到?”
姜念神色从容,恭声奏对:“此参太上皇‘隔省查案’之训。”
景宁帝听罢,转眸看向泰顺帝,淡淡道:“皇帝可有要问他的?”
泰顺帝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姜念身上,沉声问道:“‘定火耗,统筹拨’之策,何以想到?”
姜念此番献的十二策,泰顺帝本人最在意的便是“定火耗,统筹拨”之策。
姜念恭声奏对:“地方官员征收赋税之时,借口火耗(熔铸碎银成官锭的损耗),私增附加之税,以致贪腐横行,百姓负担加重。若‘立定比例以征火耗,所收之银悉输国库,统筹分拨,以供地方公务开支’,既可规范国家财政,强化财政监管,亦可遏制地方滥征。然,此策亦有弊端。”
他竟自己指出有弊端了。
泰顺帝眉头微蹙,急切问道:“有何弊端?”
姜念奏对:“地方官员俸禄不丰,火耗乃其贪腐之源。若依臣此策,地方官员势必会巧立名目加税。”
泰顺帝神色凝重,顿了顿,又问道:“你可有策以防此弊?”
景宁帝、忠怡亲王皆感到有些恍惚了。
泰顺帝竟是在问政姜念这么个年方十五的民间儿子了!
作者在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近几章写得很费时费力,十二策及其奏对,都经过了精心研究。然有些书友会跳过,甚至喷作者是在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