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泰顺帝:此子可栽培 (第2/3页)
其实,圣上赐予草民国子监监生资格,费心费力使草民得以赴考顺天府乡试,草民已深感惭愧。”
泰顺帝轻哼一声:“你晓得便好!”
泰顺帝语气稍缓,道:“不过,你能考中第三十三名,倒也有些能耐。”
姜念答道:“此乃侥幸。”
泰顺帝以为姜念在自谦,其实姜念所言非虚——此次中榜,乃气运所致。
泰顺帝凝视着姜念,缓缓开口道:“朕闻你记性超群,几能过目不忘,此言当真?”
姜念恭敬答道:“草民不敢当此赞誉。然记性略佳,确属实情,此乃父母生养之恩,天生而来,非草民所能自矜。”
泰顺帝:“……”
他眉梢微动。
忠怡亲王则不禁一笑,暗道:“此子机灵!”
泰顺帝心里受用姜念的回答,却故作肃然,沉声道:“油嘴滑舌!朕素来不喜谄媚奉承之徒!”
姜念神色不改,依然恭敬答道:“草民所言属实,并非虚言。记性之佳,实乃父母生养之恩!”
泰顺帝道:“既如此,朕便考查你一番,以验真伪。”
姜念道:“圣上意欲如何考查?草民自当遵从。”
泰顺帝早已成竹在胸,淡然问道:“《周易》一书,你可会背诵?”
姜念毫不犹豫,答道:“会。”
泰顺帝眉峰一挑,目光如电,直视姜念:“莫要轻狂!朕问的是,你可会背诵全篇?”
姜念神色坦然,再次答道:“会。”
他在穿越初期,就已研读背诵《周易》全篇。
他知道泰顺帝喜爱《周易》。
当年泰顺帝之所以取名“袁易”,主要便是取自《周易》之“易”字。另外,泰顺帝的儿子辈,都以“日”部字取名,寓意“光明、昌盛”,暗合《周易》“大明终始”的天道观。易,正是“日”部字。
泰顺帝轻哼一声:“口说无凭,朕且考你一考。”
大庆科举,虽重经义,然不苛求士子熟背《周易》,只需熟读即可。《周易》为“五经”之首,长达二万多字,晦涩深奥,想将全篇背熟很难。
泰顺帝起身,行至书橱前,取出一部《周易》。书卷古朴,纸页泛黄,显是常被翻阅。他随手翻开一页,目光扫过,淡淡道:“背诵‘益卦’。”
姜念神色从容,拱手一礼,随即朗声诵道:
“(风雷益)巽上震下。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其声清朗,快速背完,且无滞涩。
泰顺帝听罢,眼中闪过讶异。
忠怡亲王微微颔首,目露赞许之色。
贺赟则感到自豪,似与有荣焉。
泰顺帝不动声色,又随手翻至另一页,淡淡道:“再背‘丰卦’。”
姜念依然从容,朗声诵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