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64【上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064【上洛】 (第2/3页)

了漆黑的密室,同样也照在一只特意摆放的小小花盆上。

    水光下,浅埋在泥土中的种子缓缓萌发,竟有一丛小巧的嫩芽破土而出。

    ……

    张家堡,客房内。

    一灯如豆,照亮了两张面孔。

    城门司马崔义的络腮胡脸,和小黄门苗祀的无须白脸,正两脸郑重地凑在一张木桌前。

    两人小心翼翼打开一个摆在桌上的长长木盒,从中取出了一份通体金黄的卷轴。

    看着眼前由上等蚕丝织就,以白玉为轴,背面绣着仙鹤、狮子、卷云图案的东西,苗祀的声音忍不住变高了一个调。

    “崔将军,你哪来的圣旨?”

    要知道,作为皇帝发布重要诏令的最后落款之物,圣旨的制作原料是受严格管控的,甚至连成品圣旨因为污垢、错字、命令变更等原因要作废,都不允许销毁原件,必须要将原物留存在库房中。

    现任皇帝刘鸿没有权力,他自己都发不了圣旨,崔义这个皇帝亲信是从哪弄到这东西的?

    面对苗祀的疑问,崔义开口解释道。

    “建宁元年,因窦大将军想要诛杀曹节、王甫等宦官之故,曹节惊慌失措下挟持陛下,关闭宫门,胁迫尚书官员写诏,任命王甫为黄门令。

    当时的场面极为混乱,有不少空白圣旨散落在地,陛下趁机从中捡了一份。

    在这次动乱之后,大将军和太傅被杀,太后被软禁于云台,当时朝廷乱的很,自然无人会去寻找一份丢失的圣旨。

    又过了六个月之后,陛下通过一名宫女将圣旨送出宫,暂放于我手中,以备不时之需。”

    崔义没有说会需要用到圣旨的不时之需是什么,但苗祀大概能猜到,这恐怕是皇帝用来垂死挣扎的一根救命稻草。

    崔义把圣旨打开,只见圣旨的正面两端绣有银色五爪龙,内容只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字制式开头,以及最后盖着的“皇帝之宝”的大印,其余地方都是空白。

    除此之外,圣旨最开头的“奉”字还是用针线绣出来的。

    “这次出行前,陛下给我捎了口信,说如果能遇到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