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广告传播的究极正理 (第2/3页)
点为他鼓掌叫好,这台词功底无愧于他宝莱坞导演的名声。
“拉尔先生,你说的我都快心动了。”罗恩对广告词很满意。
“这是维克拉姆的功劳,他写的词短而有力,一遍就能记住。”老拉尔兴致勃勃。
“要让广告词简单易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复。”维克拉姆.钱德拉深谙此道。
他在杂志上为很多广告写过词,这是他第一次操刀电视广告,所以十分用心。
“不错,就应该这样。能达到洗脑的地步,那才最棒。”罗恩不由的想到了脑白金。
那才是广告界的洗脑模范,三岁小孩都会唱。
“对了,苏尔先生,你对出演广告的演员有什么要求吗?”老拉尔问。
“至少形象不让人讨厌。”
“这是当然,”他点头,“或许我们该选一位女性。”
“因为女性居家时间长,对水空调更有需求?”罗恩问。
“这是原因之一,女性也更会关注这类购物广告,尤其是在邻居拥有之后。她们会想方设法说服丈夫购买同样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攀比。”
“印度女性最爱攀比!”维克拉姆深有感触的点头。
三人说完对视一眼,然后大笑。
他们讨论的当然是印度中产家庭主妇,只有这个群体才是水空调的目标用户。她们或多或少能掌握家里的开支大权,在丈夫面前也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所以我们要找一个漂亮,又没有攻击性的女明星。”罗恩琢磨。
“还不能太贵。”维克拉姆贴心的建议。
“我大概有人选了。”老拉尔快速过了一遍脑海里的演员库。
“是谁?”罗恩和维克拉姆齐声问道。
“玛尼莎.柯伊拉拉,一个刚出道不久的尼泊尔女人。”
玛尼莎.柯伊拉拉来自尼泊尔一个政治显赫的家族,她的父亲是尼泊尔前内阁部长,爷爷是尼泊尔前总鲤,两个曾爷爷也是。
但因为政权斗争,玛尼莎.柯伊拉拉在小时候就被家人送到了印度。她在瓦拉纳西长大,在德里读书,之后又来了孟买。
玛尼莎想进军演艺圈想法不是一天两天,她在德里读书时就做模特拍过广告,尽管她的家人并不支持。
四年前她第一次在尼泊尔的电影中出镜,担任配角,反响平平。
前年她把工作转移到了孟买,第一次参演印度电影,依旧是配角,然后继续扑街。
连扑两次后,家里的资源差不多用光了。毕竟远在尼泊尔,能给予的支持有限。
她的处境变得不妙,如果去年参演的那两部电影依旧扑街,少不得要被贴身上“票房恶棍”的标签。
事实上,有些影响已经在发酵。玛尼莎最近联系了宝莱坞这里的多名导演,但没有一个人许诺签她。
经纪人天天跑东跑西,却没有带回任何好消息,玛尼莎干脆躲在公寓里喝酒睡大觉。
她住在朱胡区一栋建筑的底楼,这里同样距离宝莱坞很近,但没有班德拉那么舒适。
玛尼莎的积蓄有限,暂时只能住这里。她的公寓外有一个小间,放着两张褪了色的沙发,除了坐在上面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