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鸡犬升天 (第3/3页)
一座城市,都更依赖这两者。
大到做生意,小到买生活用水,钱和人脉的重要性处处体现。
阿希什家里最近宾客不断,邻居街坊、亲戚好友纷至沓来。有时候前一个人还没离开,后面的人已经上门。
见有新的客人来访,已在屋里的人赶忙起身让出座位,好似周而复始进行着“抢椅子”的游戏。
这么多人到他家里做客,其实就为了打听一件事。阿希什在哪找到了这份好工作?那里是不是还招人?
乔格什瓦里贫民窟的大多数人已经听说了,阿希什的新工作月薪高达两千卢比,据说在一家工厂担任工程师。
“两千卢比”、“工程师”,这两个词仿佛有魔力一般,吸引着贫民窟的居民为此议论纷纷。
而每当有人问起这件事时,阿希什总是要在工程师前面加上“首席”这个词。他强调过不止一次,并乐此不疲。
贫民窟的人不懂“首席”的含金量,也下意识的忽略它,他们更关心的是月薪两千卢比是否属实。
无它,这个数字对贫民窟的人来说太过科幻。他们在附近的鞋厂一天工作14小时,月收入也才500卢比左右。
那是种悲惨的生活,他们在昏暗闷热的车间埋头干活,甚至不敢站直身体,怕悬在天花板的简陋电扇削掉他们的脑袋。
若有紧急订单,他们还得不眠不休地赶工,连续三天不出车间都是常事。
他们原本以为阿希什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虽然有本科毕业证书,但他住贫民窟,没有人脉。
只不过事实正相反,阿希什不仅拿高薪,甚至每天傍晚六点钟就能回家。
在经过了震惊、质疑、确认后,汹涌而来的就是浓浓的羡慕,接着大家纷纷前来拜访。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渴望阿希什能拉一把。哪怕没有两千卢比的高薪,脱离苦海也总是好的。
在鞋厂他们看不到希望,跟着阿希什,至少他“身居高位”后,身边的人也能捞些好处。
这没什么好丢人的,在印度就是这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被团团围住的阿希什,感觉自己就像是掉进蚂蚁堆的一大块方糖。
认识的、不认识的、见过的、没见过的,都来攀交情,他还不能冷落别人,因为来者是客。
没办法,阿希什只能答应他们会尽快问问工厂招不招人。如果可能的话,他会帮忙。
阿希什没有感到为难,他也觉得应该这样做。不管在任何地方,身边有自己人才好办事。
就像他之前去小公司应聘一样,那地方根本进不去,因为现有员工的亲属占据了公司大部分岗位。
只要罗恩有招人的打算,阿希什必定也要优先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这就是印度啊。
而机会或许马上就要来了,阿希什从罗恩那里的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一批从李家坡运来的马达,即将在孟买港靠岸。
欧洲那里也有两台注塑机正在发运过来,零件和设备接二连三的上马,那后面可不就要招人扩产么。
阿希什满怀期待,他比任何人都希望水空调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