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宝莱坞? (第3/3页)
。”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罗恩转头,红色的秀发、米色的针织外套、浅色的长裤,“玛丽?”
“我来的正是时候?”她不客气的在他边上坐下。
如此漂亮的女士出现,男同学们兴高采烈的同时又跃跃欲试,唯有几个金发女生有些吃味。
“这个时间过来,有事?”罗恩替她叫了一杯腰果芬妮酒。
“嗯”玛丽点了点头,“不过我想先你听说说种姓制度,你知道的,我也很好奇。”
一桌子的老外,个个兴致勃勃的看着他。就连桑杰都屏息凝视,做好了听故事的准备。
“好吧,种姓制度最早源于《吠陀经》的赞歌,也叫《往世书》。大体就是说原人的身体演化出了今天的四个种姓,婆罗门(嘴巴)、刹帝利(双手)、吠舍(双腿)、首陀罗(双脚)。
在这之外还有个不可接触者,也就是达利特。等级制度由高到低,所从事的行业都有严格划分。到了后来开始用‘瓦尔纳’区分不同的种姓,瓦尔纳在梵语中是颜色的意思。
婆罗门是白色,刹帝利是红色,吠舍是黄色,首陀罗是黑色。某种意义上这也代表着肤色,关于种姓制度的森严等级...”罗恩顿了顿,“有一些很不好的事,如果你们想了解可以去农村看一看,孟买这里已经是印度最开放的城市。”
在孟买如桑杰这样的达利特都能当个小贩,或者给外国人当向导。但如果在农村,尤其是北方,能活着长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孟买的贫民窟生活如此艰难,却依旧让人趋之若鹜的原因。两者比起来,一个仿佛是在中世纪,一个则是现代化的文明社会。
“只有印度教里才分种姓吗?”玛丽问道。
“最开始是,但穆民吸收了太多的达利特,后来它慢慢被同化了。现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都有种姓制,这两个宗教的信徒加起来超过印度总人口的94%,所以你们懂得...”
整个印度都在种姓制下运转,宪法也改变不了什么。
“先生,冒昧的问一下,你属于什么种姓?”有学生大着胆子问。
“按照传统划分,算是婆罗门。”
“那你为什么...”那个学生看了眼桑杰,欲言又止。
“因为罗恩巴巴和别人不一样。”桑杰晃了晃脖子,开心的回答。
“每个国家都有开明的人,这没什么。好了,享用完午餐,让桑杰带你们去海滨大道,那儿的景色很美。”
交代完这句话,罗恩又转过头,“来找我什么事?”
“宝莱坞。”玛丽言简意赅。
“宝莱坞?”这个回答有些出乎他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