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8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083 (第3/3页)

回到坝头已是傍晚五点。邹建民回到书店,看到弟弟邹伟民正在忙碌地做生意。他对弟弟的能力表示赞赏,并询问了当天的经营情况。随后,他前往镇食堂打晚饭。

    几天后,备受瞩目的高考终于落下帷幕。此时,坝头建材厂、茶厂以及开化轨厂纷纷贴出招工启事……

    建材厂的大门前张贴着招工广告,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报名。程家生等几位同学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报名的队伍。

    建材厂工会主席老周一直以来都是邹建民的忠实顾客,同时也是他的书友。因为这个缘故,他与程家生也早有结识。当看到程家生那一手漂亮的字时,老周立刻对他赞赏有加,并当场录用了他进入建材厂工会工作。

    最近一段时间,建民店里的租书生意异常火爆,几乎所有租书柜台的书籍都被一扫而空。面对如此热烈的市场需求,邹建民果断采取行动,让金华丁冬寿迅速补发了大量最新出版的热门小说,以满足读者们的迫切需求。

    就在这一天,姜论标驾驶着一辆满载玻璃的货车来到了坝头。车上装的是从杭州玻璃厂运来的货物,但只卸下半车,其余部分则被搬进了镇政府的老房子里存放起来。

    玻璃行业的利润相当可观,杭州玻璃厂的进价仅为每平方米九毛钱,而姜论标卖给邹建民的价格却是两元一个平方。多出的部分自然落入了建民的腰包。邹建民转手将玻璃以五元一个平方的价格出售,如果有人需要切割玻璃,则还需额外支付损耗费和手工费,这样算下来差不多就是八元一个平方。

    自从玻璃到货后,前来店里购买玻璃的顾客络绎不绝。起初,邹建民并不擅长切割玻璃,但由于他具备木工的基础,所以学起来得心应手,上手速度极快。

    没过多久,他便掌握了娴熟的切割玻璃技巧,即使是一厘米宽的玻璃条,他也能精准地切下而不造成任何损坏......

    如此一来,玻璃的损耗大幅降低,利润自然也就增加了不少。每天光是卖玻璃的纯收入至少也有五百元,再加上书店的收益,平均每天的毛利更是高达一两千元。

    银行贷款的金额迅速还清,银行方面对邹建民的信誉评价极高。因此,只要他开口申请贷款,无论金额大小,银行都会毫不犹豫地批准......

    姜论标得知邹建民与银行之间的良好关系后,每当需要资金时,他都会请邹建民帮忙向银行贷款。

    随着时间的推移,姜论标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涉足的领域也越发广泛......

    余树贵从丽水林学院中专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在了虹桥区委林业站工作,成为了一名正式员工。

    同样地,邹志岗从师范中专毕业后,也顺利地进入了长川中学教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江建民在中专毕业后,前往大路边的浙江省第一监狱工作,负责管理犯人的日常生活。

    江应青则从林学院毕业后,被安排到华埠林业站工作,主要从事森林保护、植树造林等相关工作。

    汪泽建从职业学校毕业后,幸运地留在了金华交通学院任教员,继续传授知识给学生们。

    程志新和方法春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建材厂,但不久后他们决定参军入伍,并通过体检成功加入军队。

    程远高中毕业后,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工商部门工作,开始了他的公务员生涯。

    邹秋萤也顺利通过了信用社的招聘考试,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邹家伟在家务农两年后,终于被部队征召入伍,成为一名军人。

    最后,张艳和她的同学们也被分配到供销社工作,负责销售各种商品和服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同学纷纷进入坝头建材厂工作,这其中包括那批被重新分配的学生们。

    如今,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国家经济迅速腾飞,众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大规模地招揽人才、扩张产能以推动自身发展。而这些年轻的一代,正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和先锋队,无论祖国何地需要他们,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投身于当地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告读者,耐心的往下看,越后面越精彩…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下集更为精彩…每天都有更新,谢谢!真实故事。

    作者:天外小神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