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7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074 (第2/3页)

时,邹建民看到老张准备离开书店,便热情地说道:“领导慢走啊……”

    老张微笑着摆摆手,回应道:“再见啦,如果有什么新书记得第一时间告诉我哦,谢谢你啦!”说完,他带着满心欢喜离开了书店。

    没过多久,毛兔同学范永忠的父亲,范红炳也来到了文化商店。原来,他在邮电所工作,得知这里可以租书看,便兴致勃勃地前来挑选。

    随着出租书的消息传播开来,这个小小的文化商店很快成为了全镇人的焦点。短短时间内,原本一百多套书已经被租走了一半。有的人只租上集,有的人则租中集或下集,而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甚至直接租下整套书籍。

    按照每本书每天五角的租金计算,上、中、下一套书一天需要支付一元五角的租金。

    一时间,来自十里八乡的人们纷纷涌向这家小店,他们中有热爱阅读的年轻人,也有对知识充满渴望的老人和孩子。这个热闹的景象,恐怕连开化县图书馆也难以与之相比。

    很快,邹建民又去镇文化站搬了许多书籍回来,补充到出租柜台里空缺的地方……

    短短开业没几天,邹建民已经结识了整个坝头镇的书友,以及虹桥中学的全体师生。

    不仅如此,连建材厂、水泥厂、茶厂、食品站、粮管所、税务所、邮电所、砖瓦厂、医院、各大银行、派出所、镇委、区委、法院等等各界领导都纷纷来到文化商店租书看。

    邹建民就这样慢慢结交了各个阶层的人,建立起了广泛的社交圈子。随着人脉的不断拓展,他的思维变得愈发敏锐,生意自然也是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

    这天晚上,信用社的陈晓东主任吃过晚饭后,也来到文化商店租书看。

    邹建民一见到陈主任,立刻热情地打招呼道:“陈主任晚上好啊!欢迎光临本店!”说着便递过去一支烟。

    陈晓东接过邹建民递来的香烟,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和钦佩之色。他仔细端详着手中的大中华牌香烟,不禁感叹道:“老板,你的档次真是越来越高了啊!连抽的烟都如此与众不同。这可是大中华啊,厉害了!【表情】我听说这种烟即使有票也很难买到呢,你的门路可真够深的。”

    邹建民微微一笑,谦虚地解释道:“哪里哪里,只是运气好罢了。中午的时候,开化烟草公司的领导路过我的店租书,顺手送了我两包烟。”

    陈晓东听后恍然大悟,点头称赞道:“原来如此,看来你的人脉很广啊。不过,话说回来,你的店里确实有不少好书,吸引了很多读者前来借阅。”

    陈晓东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五,但他身材匀称,面容白皙,穿着一套精致的西装,显得十分帅气。

    他是这家书店的常客,也是邹建民的书友之一。两人经常一起讨论书籍,交流心得,渐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陈晓东不仅是个热爱阅读的人,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当邹建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而邹建民也非常感激他的友情,只要有新到的好书,他都会第一时间让陈晓东先睹为快。

    在这个小小的书店里,他们共同分享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与进步。这段友谊如同书架上的书本一样,越积越厚,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陈晓东租了一套武侠小说《侠客行》。由于之前已经有过几次租书经历,所以这次他也很自然地交了押金。虽然老板还是照收不误,但他心里明白这也是一种规矩。

    随着时间推移,邹建民逐渐积累起一些租书经验。他发现对于学校里的学生来说,管理最为严格、要求最多。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后,才能将书籍租借给他们;否则便无法实现借阅。

    短短几天内,所有的书又一次被租借一空。那些未能成功借到心仪书籍的顾客们只好选择购买。当然,买书的人总是比租书的要多出不少。

    就这样,邹建民店内的书籍品种日益丰富多样。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重要消息传来——县文化部门将与开化新华书店联手开展一次针对文化商店的审查工作。

    得知此事后,汪耿献立刻通知邹建民,并叮嘱其务必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