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39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039 (第2/3页)

在楼上休养了整整一个礼拜。他没有去上学,每天都待在家里休息。而奶奶付金香则非常关心孙子的伤势,她会亲自上楼去照顾他,并给他涂上菜籽油。

    没想到,这个简单的举动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一周的精心照料,邹建民的脚竟然完全康复了!他感到无比惊喜,也对奶奶充满了感激之情。

    终于,礼拜一到来,邹建民又可以像往常一样早上去上学了。晚上回家后,他还会帮着家里干点活儿,虽然他年纪尚小,但已经懂得分担家务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新房的泥土墙越来越高。当它快要接近楼板时,土墙施工暂时停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木工完成工作,然后举行上梁摆酒席的仪式。

    这段时间里,家里变得异常热闹。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有的客人送来新鲜的蔬菜,有的客人送来美味的面条,还有的客人送来香醇的美酒。大家纷纷表达对邹水金一家的祝福和关爱。

    由于邹水金家经济条件有限,这些亲戚朋友们不仅前来帮忙干活,还带着各种礼物。这种浓浓的亲情让人感动不已。

    家里请来了木匠,伙食方面自然不会差,家里最好的东西都被拿出来招待客人和木匠师傅。

    随着时间推移,木匠的小徒弟与老建古之间逐渐熟悉起来,也有了更多的话题可聊。

    尽管邹建民内心十分痛恨木匠,但他也不敢轻易得罪对方,以免再次遭受毒打。

    客家人有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必须尊重建房的木匠和泥瓦匠,因为他们掌握着房屋建设的关键技术,如果得罪了他们,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所以邹建民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对木匠表示出任何不满。

    终于,新房上梁摆喜酒的日子到来了。

    这一天清晨,天空还未泛起鱼肚白时,木工、付正元和邹水山三人便早早地摸黑上山,准备偷取正梁。

    实际上,在前一天他们已经选好了合适的树木作为正梁。但按照客家的传统习俗,必须经过“偷梁换柱”这一程序——将山上最好的梁偷砍运回家中,寓意着家中的顶梁柱能够稳固而强大。因此,他们必须选择最好的木材来制作正梁。

    在天色尚未完全明亮之前,他们就要开始行动。此时,他们需要点燃鞭炮,才能开始砍伐树木,完成正梁的制作。

    他们三人齐心协力将梁树砍倒之后,小心翼翼地把树木抬回了家,并放置在了阳田型的干田里。

    为确保万无一失,还特意安排专人看守,禁止任何闲人触碰这珍贵的栋梁。只有木匠们才被允许对其进行任意雕琢。

    天渐渐亮了,家中的客人也逐渐增多,前来帮忙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木匠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大家各司其职。

    邹水根本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老师傅,再加上西山生产队里的社员们个个都是木工能手,干活自然不在话下。

    整个生产队的人都纷纷赶来贺喜并帮助竖起新房。木匠们熟练地将木方和木柱子拼接起来,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不已。不一会儿,第一屏就已经准备就绪,可以竖起来了。

    众多人齐心协力,有的负责拉扯,有的负责支撑,还有的负责抬起,几十个人一同行动……

    "来啊!一...二...三...起..."

    "起..."

    随着众人齐心协力的呼喊声,整屏重达几千斤的木架缓缓升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庞然大物终于稳稳当当地竖了起来。

    在成功竖起第一屏之后,紧接着又开始了第二屏的搭建工作。这次要竖起的柱子更高,足有十米长。

    接着,第二块屏幕被竖起并与第一块屏幕相连……随后,第三块屏幕也被竖起,并与前两块屏幕紧密连接在一起。

    到了吃饭的时候,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围坐在一起,享受丰盛的饭菜。每一桌至少都有十六个人,此外还有负责烧饭的火头娘、厨子以及帮忙的人,加起来人数众多。

    大家酒足饭饱之后,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木匠师傅带领着他的小徒弟——小木匠一起前往制作大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