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9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009 (第1/3页)

    “光军排行老五,那就叫老五达好了。”汪土法笑着说。他顿了一顿,又接着说:“光富排第六,人机灵得很,就叫老六鬼吧。”

    此时,一旁的土荣终于缓过神来,他连忙附和道:“这个名字好!这个名字好啊!”众人听后也纷纷表示赞同。

    汪土法接着又喃喃自语般地继续说道:“那家伙的双眼总是处于迷蒙状态,看什么都模模糊糊的,干脆就叫他光辉蒙吧!”

    就在此时此刻,那帮家庭主妇们也不甘示弱,纷纷挤进人群中来凑热闹,七嘴八舌地表示也要给全村人起个绰号……

    一时间,整个村庄仿佛刮起了一阵狂风骤雨般的取外号热潮,犹如进入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和创意无限的绰号时代。每个人都被赐予了一个极其难听且令人捧腹大笑的绰号,有些绰号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如此一来,这个原本宁静祥和的小村庄瞬间变得热闹异常,人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变成了谁的外号更为风趣幽默、别具一格。然而,对于那些不幸被安上了绰号的人而言,心中难免会有一丝不悦,但却又束手无策。归根结底,这不过是大家在闲暇之余寻找乐趣的一种方式罢了,并没有任何恶意。

    于是,这个绰号年代就这样延续下去,成为了村民们生活中的一段独特记忆。

    实际上,西山地区的客家人向来有给孩子起一个最难听名字的习惯,他们认为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养活成人。无论当事人是否情愿,一旦被贴上某个绰号,便会如影随形般伴随其一生难以摆脱。

    邹水山的二儿子小名叫小新,但用客家话说则是"涩心",于是大家后来都称他为"涩心"。

    在这个以绰号相称的时代里,我们也就按照这个习惯去称呼他人了。在此,希望本小说中的每一个角色能够理解并支持这种方式,感谢你们的配合与包容!

    而西山生产队,凭借着精湛的种植山田技艺早已声名远扬。

    过去,这里的人们依靠种植沥青致富,同时还从事放排以及木工等行当作为谋生手段......

    如今种植玉米已成为西山生产队的重要粮食来源之一。

    每逢这个即将收获的时节,害虫必定如期而至。为了保护庄稼免受野猪侵害,每个劳动力都需要轮流上山值夜看守,以防野猪前来偷吃玉米。

    这一天,轮到邹水金夜间上山守护野猪。由于他向来胆小如鼠,便决定带上自己的大儿子来陪伴自己。

    晚饭后,邹水金呼唤着儿子:“老建古啊,今晚我们要去水竹坞守野猪啦。”

    “哎呀,不要,爸,我可不想去……”老建古前些日子已经去过一次,觉得无趣极了,因此毫不犹豫地拒绝道。

    “老建古,上次那些玉米杆子还没熟透呢,没法儿吃,但今天我会砍几根甜美的包鲁杆给你尝尝,那味道保准儿让你满意!而且我们还能烤香喷喷的玉米吃哦。”邹水金使出浑身解数,试图用美食诱惑儿子改变主意。

    “真的吗?可别骗我哦……”听到这些诱人的描述,邹建民心有所动。

    “哈哈!当然不会骗你啦,绝对是真话实说哦,”邹水金连忙应承道,表示所言非虚。

    邹建民听到爸爸如此肯定,便爽快地回答道:“好嘞!我这就去……”

    随后,他紧紧跟随着父亲一同踏上前往水竹坞的征程。这次行程的目的是守护那片玉米山,防止野猪肆意破坏庄稼,所以他们要前往那里执行守卫任务。

    水竹坞位于状元学府旧址杨梅弄更深处的一个山坳之中,曾经这里聚居着众多人家。

    然而,自从当年长毛军队洗劫村庄并纵火焚烧后,人们纷纷迁往外面的半山坡定居。

    选择在外的半山腰建房,可以获得更为宽广的视野,有利于监视是否有长毛再次来袭。站在半山腰,周围景色尽收眼底,任何风吹草动都能一览无余,让人能够迅速察觉到山脚下方的动静。

    如今,住在半山腰的正是西山人家。而要到达水竹坞守护野猪,还需要走上一段路程,至少有三华里之遥。

    在这漫长的路途上,邹水金与儿子分享着一些关于守野猪的有趣小故事。父子俩一边走着,一边谈笑风生,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抵达了水竹坞的山脚下。

    此时此刻,夕阳西下,夜幕逐渐降临,天地间一片昏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