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我给你一支F1冠军车队(二合一) (第2/3页)
果能得到F1车队的青训车手席位,就意味着陈向北能够在比赛周,直接进入F1维修区P房。近距离与工程师跟工作人员讨论并观看F1比赛,提前学习跟F1相关的调校跟比赛策略。
并且青训车手还能进入F1车队工厂,以及接触F1车队的专用模拟器。
这样真正的F1车手在研发跟反馈时候,青训车手能站在一旁偷师学艺,获得宝贵的赛车数据跟赛道经验。
要是会做人的话,说不定还能得到顶尖F1车手的亲自指导。
后世中国车手周冠羽加入雷诺运动学院,就曾在媒体采访中明确表示,得到过自己偶像“头哥”阿隆索的诸多帮助。
他们会在赛前一起走赛道,阿隆索会告知赛道表面路况跟路肩颠簸信息,还会大方公开工程师简报中的车载信息,并且如同老师一样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讲解。
这也就是为什么,低级别的方程式车手,期望自己能进入大车队,亦或者F1车队青训营的原因。
他们可以提供的资源跟技术支持,小车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放在斯塔勒的眼中,超梦车队仅仅挂着前F1超级亚久里车队的头衔,实际上核心资产跟设备早就卖给了德国丰泰高科,几乎只剩下一个名不副实的空壳。
雷诺集团目前正在积极的进行赛事推广,比如说之前陈向北在日本参加的冬季巡回赛,就是它们推广中的一环。
现在雷诺集团的目标,是以中国赛道为主场,打造出类似于雷诺欧洲杯的亚洲顶级区域赛事。
陈向北这个中国车手,很符合雷诺推广形象的选择标准,他们甚至愿意付出一个运动学院的签约席位。
说实话,这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双向奔赴条款,陈向北答应下来对于加速职业发展非常有利。
毕竟方程式赛事从来不是什么按部就班的升级,只要有足够的经验跟实力,完全可以成为下一个基米·莱科宁,直接从雷诺“三级跳”到F1的围场。
亦或者像维特尔跟维斯塔潘那样,绕过GP2(F2)跳级进入F1。
要知道对于方程式赛车而言,年龄因素在车手评判中占据很大比重。18岁才跑卡丁车的新人是个菜比,20岁能进入F1围场就是天才!
可问题是这样做的话,陈向北就得抛弃已经培养出默契的赛车团队,以及打造中国方程式车组的理想。
就在刚刚过去的颁奖仪式,团队成员还在为自己拿下冠军欢呼雀跃,那些激动话语跟兴奋笑脸,仿佛还在陈向北的眼前跟耳旁回荡。
难道说自己获得成功之后,“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北,现在做出决定,我去联系雷诺运动主管,尽快对你进行考核试训。”
斯塔勒提醒了一句,他不觉得还有什么好过多考虑。
别说超级亚久里已经垮了,就算目前还在运营,雷诺这种厂队的青训价值,也要远超私人车队。
陈向北依旧保持沉默,斯塔勒的出现跟提议太过于突然,他可以说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
短短时间之内,很难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北,你还在犹豫什么?”
斯塔勒有些疑惑,这种好事还需要考虑吗?
如果不是跟张智聪的多年交情,如果自己不是华赛体育的创始人,他压根不会去帮助一名毫不相识的中国车手,争取到如此有价值的席位。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就得把握住机会!
可在这个时候,陈向北却莫名冒出来一句反问。
“斯塔勒先生,你想得到一支F1冠军车队吗?”
什么?
斯塔勒听到这句话有些懵了,年轻人思维活跃一些他能理解。
只不过这中国小子的脑回路,是不是有些过于夸张了……
自己跟他商讨雷诺运动学院的青训席位,陈向北突然问一句想不想得到一支F1冠军车队。
要是实话实说,斯塔勒当然想要得到。
无论是早年间投资威廉姆斯车队,还是后来被张智聪说服,去投资中国方程式想要开拓蓝海市场,某种意义上都是为了商业成功去的。
得到F1冠军车队,毫无疑问就是方程式领域最大的成功!
可问题是这跟陈向北有个毛关系,这小家伙连得到F1车队的青训席位,还得靠自己的人脉跟帮助。
“北,我在跟你说很正式的事情,不要随意开玩笑。”
斯塔勒告诫了一句,他虽然对陈向北有很大改观,并且愿意帮助这名华赛体育最后的火种。
但并不意味着两人第一次见面,关系就能亲近到“胡说八道”的程度。
“斯塔勒先生,我没有开玩笑,现在真有一支F1冠军车队等待投资。”
陈向北脸上神情极其严肃认真,他不仅没有开玩笑,相反这件事情在脑海中深思熟虑过无数次。
“什么车队?”
望着陈向北这副神情,斯塔勒将信将疑的问了一句。
“倒闭的本田F1车队,他们研制的原型车RA109,有着堪称黑科技的双层扩散器,将为赛车提供冠绝全场的速度!”
历史上本田集团在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同年12月末宣布退出F1围场,不再为本田车队进行注资。
可是赛车的研发具有超前性,本田F1运动部门已经造出了代号RA109的原型车,做好了即将到来的参赛准备,结果车队却先一步倒闭。
从而诞生了F1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捡漏,那便是RA109这辆原型赛车,除了双层扩散器这个黑科技之外,还有全围场最顶级的底盘设计,效率最高的前翼跟侧箱。
谁拿到这辆赛车,只要再搭配两名中上水平的车手,就能成为09年的冠军车队!
可以说本田的工程师们,燃尽了自己的技术储备跟才华,就为了造出一辆火星车来逆风翻盘,却架不住管理层决意放弃。
当时的本田车队经理罗斯·布朗,实在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团队心血胎死腹中,选择跟本田集团进行谈判。
用了三个月时间,个人筹集到八千万美元的资金,在09年开赛前才惊险的完成了全资收购,并且命名为布朗GP车队。
这支布朗GP车队,成为了F1历史上第一支成立第一年,便包揽车队跟车手双料总冠军的传奇车队。
并且罗斯·布朗的付出还获得丰厚回报,梅赛德斯奔驰在09年末宣布收购车队75.1%的股份,后来披露的报价为1.757亿美元。
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