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 顶尖职业心理博弈(5K) (第2/3页)
。
相反是等着其他车队的车手,先到赛道上面跑两圈,再进行自己的排位赛飞驰圈。
这里就涉及到方程式赛车里面的排位战术博弈了,也是经常能在F1赛事中听到的一个词,叫做“出站时机”!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排位赛总共就三十分钟,当然是越早到赛道上面跑越好。
一方面多跑几圈,能让自己的手感热起来。
另外一方面,万一状态不好没发挥出来,还有充足的时间再去搏一把。
出站晚了的话,状态出来或者对圈速不满意,想要再全力推进一圈都不够时间。
事实上方程式赛车的“出站时机”,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方程式赛车是需要暖胎的,想要达到最佳工况温度,就得浪费一到两圈的暖胎圈时间。
F1进入混动时代之后,更多了一种“冷却圈”,得给赛车电池充电一圈,才能在下一圈做到全动力推进。
这点原理就类似于后世家用的油电混动车辆,电池没电就萎了,得靠发动机给电池把电冲到百分之八十往上,才能达到车辆的全动力输出。
算算这么一套操作下来,车手跑一个全力推进的飞驰圈,相当于得用两三圈的时间去铺垫,压根就做不到随心所欲的全速前进。
可能这时候会有人问,既然要用几圈去铺垫,那不是恰恰证明了越早出站越好。这样说不定能“铺垫”个两三轮,就多出来两三个飞驰圈。
理论上是这样没错,实际上并不是……
排位赛那种功率全开,不顾一切的挑战赛车跟赛道的极限,对于轮胎的压力极大。
往往一套新胎,可能就只能承受住一次全力飞驰,想要再跑一圈就得进站换胎,起码又得多浪费几十秒。
另外排位赛是不允许加油的,意味着你事先就得计划好能跑几圈,否则油量用的太多赛后称重不通过,排位赛的成绩将会作废。
想要多试几圈,就意味着得多载油,那么车辆就会重很多跑不出最快圈速。
想要轻油赌赛后称重的擦边极限,那么车手可能就只有一个飞驰圈的机会,不成功便成仁!
最后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那便是赛车在行驶过程之中,热熔胎的橡胶颗粒会不断的掉落在赛道,它的粘性跟抓地力要远远强于沥青。
世界上那些专门测试车辆加速性能的比赛,使用的都不是普通沥青赛道,他们会使用橡胶赛道来获得最强的抓地力。
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赛道上行车线的橡胶会越多,抓地力就会越强。
晚出站的赛车就有捡漏的机会,凭借抓地力优势,跑出比早站赛车更快的圈速!
这就是为什么,看F1比赛会觉得有些车队蠢的不行,排位赛死活不愿意让车手早点出来,硬生生耗到眼看着时间快不够了,才让车手进行飞驰圈。
结果操作不当或者出现意外,到点了车手的飞驰圈还没有跑完,直接没有成绩排位垫底!
就在于某些小车队,工程师知道自己的赛车性能不行,正常情况下也跑不出什么好成绩。干脆就赌一把大的,趁着结束前赛道抓地力最强,看能不能跑出超常发挥的圈速。
赌赢了就牛逼,开拖拉机都能取得好成绩。
赌输了就沙币,堂堂F1车队连出站时机都算不准!
雷诺赛车属于统规制式赛车,不会出现性能差异,自然就没有必要去当赌徒。
不过赛道路况差异这点依然存在,晚出站发车理论上会占便宜。
“奥德托,出站吗?”
眼看排位赛时间过了五分钟,已经有七八支车队选择出站发车,陈向北有些忍不住询问了一句。
说实话,F1车队对于出站时机这么精打细算他能理解。
毕竟那是世界上最强的二十位车手对决,圈速差之毫厘,成绩可能就失之千里。
必须把战术跟心理的博弈玩到极致,才能做到以弱胜强,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
可是雷诺赛车这个级别,陈向北不认为自己会被淘汰,保底是进入前十,就显得没有那么多必要了。
“再等等。”
奥德托双手抱在胸前,目光放在壁挂监控屏幕,语气很平淡的回了一句。
“赛道上车越来越多,再拖延下去交通状况会很拥堵。”
陈向北不担心抓地力的细微差别,他更在意赛道的赛车数量。
七八支车队已经放出了十几辆赛车,意味着陈向北跑在赛道上面,每隔几百米就有几率遇到挡道的对手。
对方正在进行飞驰圈还好点,说不定能蹭个尾流提速。要是对方正在进行暖胎圈且占据着行车线,那变线避让陈向北将非常头疼,会被拖慢很多圈速。
类似情况放在F1比赛里面都屡见不鲜,几乎每站排位赛都会出现几个前车阻挡,然后车手在TR里面疯狂问候。
雷诺欧洲杯可是有着三十辆赛车,意味着遭遇阻挡几率比F1更高。
到时候赛道上堵的跟下班高峰期似的,还怎么跑出飞驰圈的最快圈速?
“你现在出站上赛道,难道就不拥堵吗?”
奥德托很随意反问一句,三十辆赛车的基数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