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给这笔钱找个去处 (第3/3页)
,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这样不违反政策,而且,还不那么显眼。
“你这主意倒是不错,可还是得和大家伙通通气。”
做这件事可不能一言堂,大家伙要是都不同意的话,李学庆就算是村主任,也不能硬拍下去。
“叔!您要是这么干的话,我刚才说的,您只当没听见!”
“这叫什么话?”
“您好好琢磨琢磨,本来能攥在手里的钱,现在要拿出来一部分,谁能愿意?”
李学庆不解:“按你的主意,要是能把养猪场,养鸡场办起来,这是好事啊,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为啥不愿意?”
“您愿意,可别人未必。”
有些话说出来不好听,乡亲们的目光毕竟不长远,人人都盯着鼻子底下那一亩三分地。
谁都觉得把钱揣进自己的口袋才保险。
上辈子八九十年代,银行的储蓄利息那么高,老百姓照样不愿意把钱存进银行,宁可藏在炕洞子里,觉得这样更保险。
“你说咋办?”
怎么又来问我?
“这样吧,全分下去,每家每户能分差不多180块钱,村里先截留20,这样的话能有个6000多块,办个小规模的养猪场也够用了,如果要扩大生产的话,就让乡亲们自愿投资,就是投钱,按照每户投的钱多少,划分股份,就是……”
“不用解释,这个我懂!”
现在虽然没有股份制这个说法,但是大概其的意思,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投钱多的,等赚了钱,分的就多,投钱少的,分的就少,是这个意思吧?”
“对!”
李学庆心里又盘算开了。
要是按李天明的主意,倒是能解决一些问题。
时代洪流期间,并不是全国上下都在忙着闹革命。
上面也在一直号召发展生产,努力创收。
并且在这期间,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初级转型。
只不过具体到个人,因为政策上时常左右摇摆,让老百姓无所适从,就算是有心要做事,也怕做了出头鸟。
“这个不违反政策吧?”
“咱们办的是集体企业,响应国家号召,违反啥政策?”
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好光景,这要是都成了错误,才叫新鲜事呢。
“那就……干!”
李学庆终于下定了决心,钱有了去处,到时候上面问起来,就说都投到养殖场上面去了。
接下来就是应该怎么和乡亲们解释的问题了。
还有就是……
得挑出几个人来支持,只要有人响应,再把这里面的好处讲清楚了,就不怕乡亲们会反对。
“明天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天明,到时候你来跟大家伙说!”
这咋还有我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