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螳臂当车? (第3/3页)
自逼向太后妥协上,就不难看出来。
赵煦可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当初,他亲政后,大力打击旧党的同时,直指高滔滔“老奸擅国”,想要废掉高滔滔的太后称号及待遇。
最后还是向太后指使朱太妃出面苦苦相劝,赵煦才善罢甘休。
想想看,就连曾经权倾一时的亲奶奶,赵煦都敢动,更何况她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名义上的母亲?
向太后无比清楚,如果赵煦下定了要立刘清菁为皇后的决心,她肯定挡不住,她如果硬挡的话,只会激怒赵煦,让刘清菁更快推翻她,更早获得后宫的大权。
在向太后想来,现在最好有人能站出来替她挡刘清菁一下,帮她争取点时间,让她慢慢想办法说服赵煦绝不能为赵宋王朝留下刘清菁这个隐患。
向太后向周围的宗室看去。
可向太后看谁,谁就把头给低下去。
这也正常。
新党人士等这个扳倒向太后的机会已经等得太久了,今天谁要是敢站出来阻挡刘清菁登上后位,明天铁定会遭到新党的猛烈弹劾。
关键,赵煦已经站在了刘清菁那边。
而且,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刘清菁很快就会打败向太后,成为赵宋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如果刘清菁运气够好,在赵茂成年前,熬死赵煦,她很可能会成为赵宋王朝的“女皇帝”。
还有就是,赵煦只有赵茂这一个儿子,赵茂迟早会被赵煦立为太子,就算今天能挡住刘清菁登上后位,到了赵茂成为太子那天,也肯定阻止不了刘清菁母凭子贵登上后位。
也就是说,刘清菁之势,已经无法阻挡。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谁敢帮马上就要失势的向太后,挡刘清菁走这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见她都已经陷入绝境,赵宋王朝可能会有覆灭的危险,在场这么多宗室,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拉她一把,为赵宋王朝争取一下,向太后伤心至极,她忍不住去想:“我若有亲子在世,断不会这般懦弱,如此不顾全大局!”
等到平日里乖巧懂事、很会讨她欢心的赵佶,都把头给低下去了之后,向太后把眼睛一闭,两行热泪从她的老脸上滑落:
“罢了罢了,我已然尽力,对得起赵氏的列祖列宗了,若大宋真亡于这毒妇之手,也怨不得我,怨只怨赵氏尽是惜身懦弱之辈,无人敢为自家的江山社稷挺身而出!”
见向太后屈服了,刘清菁大喜!她以为,属于她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
赵煦则在心中一叹!他何尝不知道,向太后不让刘清菁登上皇后之位,固然有私心,但也是因为向太后担心野心勃勃的刘清菁会做出危害赵宋王朝的事?
事实上,赵煦之所以一直没帮刘清菁登上后位,也是因为他有这方面的顾虑。
可现在刘清菁生下了赵煦唯一的儿子,不论是出于对刘清菁的奖赏,还是为赵茂铺路,赵煦都得立刘清菁为后。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清菁所说的“太后凡事皆绍太皇太后,官家难道不怕,她成为第二个太皇太后,茂儿再历官家之苦”,打动了赵煦。
赵煦生平最痛恨的就是,当初高滔滔死死地控制他,把他这个皇帝当成了随意摆布的木偶,他怎么可能让自己唯一的儿子也经历这样的苦闷?
所以赵煦想给赵茂留一个能跟向太后分庭抗礼的人。
而这个人舍赵茂的生母刘清菁其谁?
至于向太后所担心的,刘清菁会祸乱朝纲。
赵煦觉得,先不说,他和向太后还没死,他们肯定能压住刘清菁的野心,退一步说,就算他们死了,刘清菁和赵茂毕竟是亲母子,刘清菁应该不会做得太过分才对。
这赵煦才下定决心,扶刘清菁登上后位。
赵煦有立刘清菁为皇后的意思,向太后也屈服了,旁人尽管对赵宋王朝的未来担心不已,却也不敢说什么。
刘清菁就此成为皇后,似乎好像也许已经成了定局。
可就在即将尘埃落定之时,赵宇突然正了正衣襟,出列,朗声道:“臣赵宇,反对刘贤妃为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