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不投 (第2/3页)
“甚至,通过电视剧的宣传效应,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我们农村地区流动,推动我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比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看到我们这边农村的发展潜力,从而过来投资民宿、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宋青来的观点完全正确,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对这座城市的文旅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还能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且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
想要获得收益,就不能不率先付出。
“但是,”宋青来顿了顿,说道,“600万,制作方希望我们能够拿出600万的投资资金。”
对于一部动辄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电视剧来说,600万实在不算什么,只是一份作为东道主的小小的诚意而已,何况投资一部“三农”题材的电视剧,它的社会效益重大。
对于一座拥有将近一半农村人口的城市来说,参与这样一个项目,责无旁贷。
只是,这座城市近年刚刚抱得一个巨大的“金娃娃”——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
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将达千亿元,会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有助于政府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会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个“金娃娃”从长远来看,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巨大,但是在项目建设初期,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项目的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前期工作;且随着项目的推进和人员的涌入,对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这些配套设施的投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这无疑使短期内市财政压力陡增。
这两年,市财政的钱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用,能省则省,宋青来从省里回来,就直奔季彤会长这里商量投资事宜,就是希望尽可能减轻财政负担,利用社会力量来促成这个拍摄项目的落实。
然而,季彤会长对这个投资项目并不感兴趣,她有对家乡的情怀,但同时也是名商人,喜欢在商言商,她有钱,但钱喜欢花在她喜欢的项目上。
她的钱她做主,这是没法按头的买卖。
宋青来书记自然理解这一点。
而下一阶段,梅文鼎主任手上还有个白茶品牌推广提升的大型论坛活动,已与季彤会长谈妥了两百万的赞助事宜,此刻,也不好帮着宋青来书记,再对季彤会长敲边鼓。
何冰常务和洪芳菲局长更没法开口,近年,他们分管的体育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在全省、全国都有很大影响,离不开季彤会长手里资金的大力支持。此刻,她既然已经果断拒绝了宋青来书记的提议,想必手里要么现金流不宽裕了,要么别有用处。何况,一把手的面子,季彤都没给,怎么还会给他们俩面子呢?一个副处,一个正科,还能大过书记的面子去?
眼见现场气氛安静下来,梅文鼎主任忙接口道:“600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咱们大家一起想想办法,总能解决,我们有这么多企业家呢,不能逮着季彤会长一个人薅羊毛,大家说是不是?”
季彤会长率先笑起来,领导们也跟着笑了。
季彤说道:“最近呢,我们‘十卄卅卌’看上了柏乐村那片别墅区,打算通盘吃下来,所以集团账面的资金有点紧张,我是心有余力不足。”
眼下,房地产形势不容乐观,愿意投资房地产的商人不多了,除非财大气粗的国企、央企。而“十卄卅卌”不过是家私企。
季彤会长的理由,倒是让领导们眼前一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