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獬湖渡怪 (第3/3页)
“这是你的护身符,我如何敢要?”
没成想,容月一旁闻听,呵呵笑:“没事,爷爷,您老就拿着吧,我父亲还多着呐!”
说完,就不禁的捂着嘴,咯咯的偷笑。
船公闻听,故作愠怒状,回头把那个金簪抛给容月:“你这个丫头,一点不合我心,老心眼朝外,真是不能多养!”
顾长世闻听,恍然大悟,不禁得哈哈笑。
船公带着他女儿撑船离开,船行不远,突听船上容月回头大喊:“你们的短笛,我忘了……!”
顾长世闻言,回声高喊:“你留着吧,姑娘。”
“有缘,咱们再见!”
----------------------------------------------------------------------------------------------------------------
神望坡,山高之处,如人禅坐,静望远方,故而名曰神望坡。关于神望坡,还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这里暂且不表。
且说顾长世几经打听,找到灵婆的住所,很奇怪,这灵婆的住所前不靠村,后不靠店,庵不像庵,庙不像庙,准确来说,更像一个藏匿山林,被人荒弃的旧祠堂院。
堂院白墙黑瓦,门头高大,入门之后是天井,正中一方祭坛,再往里,就是带一门廊的正房。
顾长世说明来意,门人说:“你先等着,我进去通报少爷一声。”
言罢,门人转身进屋,不多时就见他领着一个人出来,这个人身形精瘦,手摇一把折扇,他一边听顾长世的讲述,一边仔细的打量昏迷中的孤鹤雁。当他的眼光定格在孤鹤雁手中,那卷紧攥的锦帛时,锦帛隐隐金光一闪,令他的双瞳如开棺一样打开,瞬间放亮!
“他手里攥的这个是什么?哪来的?”那人惊问。
顾长世深知那卷锦帛的份量,亦深知孤鹤雁为何至昏迷都要死攥着它,他不清楚这个坊间盛传的灵婆通灵的能力,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轻易吐露这份锦帛的来历,于是他便回答道:“不知道。”
“你想占卜问卦,还是消灾免祸?”那人接着又问。
“我想请灵婆帮我看看这孩子为什么总是癔症?”
“有什么破解之法没有。”
那少爷闻听,转身步入正屋,随后不久又从里面出来,此时身旁又多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顾长世心想,这位想必就是坊间盛传的那位灵婆了。
就见灵婆身形佝偻,头巾裹头,面容削瘦,削瘦的仿佛只余一层皮,蒙在骨头上,看得让人紧张!
只见她手转一个经轮,边走边转,走的很慢,就像一边走,一边脚底还在硬扯一块麻布,扯得很揪心,扯得很别抝。
灵婆走到孤鹤雁身边,伸出她那枯瘦的手指,意图取过孤鹤雁手中那卷紧攥的锦帛,然而,她的指尖刚一触及那锦帛,便被一道金光震住,手指就像被烈焰灼烧一般,嗖的一下抽了回来!
看到灵婆也不能抽出那卷锦帛,顾长世长长松了一口气。
灵婆犹是探灵一般,虚空的在孤鹤雁身上,从头到脚隔空舞弄一番,随后她回转头,貌似漫不经心的问:“这孩子手里攥的是什么?”
“不知道。”顾长世还是佯装不知。
灵婆看一眼他儿子,两个人会意的走到一边,压低声音,窃窃私语。
一番低语后,灵婆回头对顾长世说:“你这孩子鬼邪附身,需要我帮他摄魂降妖,解禳驱魔。”
“你是他什么人?”
“我是他爷爷。”
“那他父母呢?”
“他没有父母,他是个孤儿。”
“哦!”那灵婆听了突然两眼放光,就好似猛然间发现了什么宝藏。
灵婆看向她儿子,食指一钩,像示意,又像鱼钩:“你先带他出去,我帮这孩子驱下魔。”
他儿子心中会意,于是一伸手道:“老伯请跟我到门廊候着吧。”
“你们打算怎么做?”顾长世不放心的问。
“这个你就不需要知道了,通灵之下,必有妙法。”
“我能看着吗,我有点不放心。”顾长世闻听道。
灵婆和她儿子闻言,互相对视一眼,那灵婆道:“那好吧,如果你执意坚持的话。”
言罢一努嘴,冲她儿子使了个眼神,那公子明白,随后就退了出去。
“那你请坐吧。”灵婆说着,就地在蒲团上坐下,一阵的口中念念有词,说来也怪,就在她念念有词的当儿,孤鹤雁也是一阵的喃喃自语,随即,身上白气蒸腾,散发出很多热气!
顾长世看的稀奇,正聚精会神间,灵婆儿子从外边进来,随手捧过一碗漆黑的药汤,递至他面前:“老伯,这是灵婆特制的安神汤,你先喝下,稍后为你孩子慢慢解禳驱魔。”
言罢,站立一旁,静看着顾长世接过喝了一口,随后便转身离开。
顾长世不疑有他,喝下药汤,却陡觉脑袋一沉,眼睛一昏,眼帘似有千斤之重,他强打精神,想抬眼再看,却见眼前一碗茶晃来晃去,重重叠叠,一碗变两碗,两碗排成排,来回晃动,顾长世暗叫一声:“不好,茶里有毒!”
随即眼前一黑,身子一歪,便一头栽倒在地!
灵婆不禁仰天长笑:“哈哈哈,没想到我亦有今天,这上古的封印灵卷,竟然送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