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正己 (第1/3页)
《孔子家语》治要·王言
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
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无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知节。
此之谓七教也。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矣。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曾子曰:“道则至矣!弟子不足以明之。”
孔子曰:“参,汝以为姑止此乎?”
《礼记》治要·缁衣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格,来也。遁,逃也〕。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背;恭以莅之,则/民有逊心〔莅,临也。逊,犹顺也〕。”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言民化行不拘于言也〕。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甚者,甚于君也〕。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言民之从君,如影之逐表〕。”
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言百姓效禹为仁,非本性能仁也〕。”
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
《仲长子昌言》治要
大治之后,有易乱之民者,安宁无故,邪心起也;大乱之后,有易治之势者,创艾祸灾,乐生全也。
刑繁而乱益甚者,法难胜避,苟免而无耻也;教兴而罚罕用者,仁义相厉,廉耻成也。任循吏于大乱之会,必有恃仁恩之败;用酷吏于清治之世,必有杀良民之残。
此其大数也。我有公心焉,则士民不敢念其私矣;我有平心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