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章 吕仙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6章 吕仙祠 (第2/3页)

是运喜帮了我,头些年别人都躲着我走,就他一点不嫌弃,还偷偷帮了我们家很多。所以,他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也紧张着呢,这么大的事情可不敢瞎说八道,真的是认为对二兴是个好机会,那位玄清道长不简单着呢!”

    他的一番劝说,比任何人的都管用,随后王传文上山的步伐似乎都变得轻快了很多。

    七里山的后山,相比山前的热闹完全是两种环境,静到了极处,仿佛连山间的鸟鸣声也格外的清冽悦耳。

    山上植被茂盛,沿途也是满目苍翠,郁郁葱葱。

    一棵棵参天白杨和状如华盖的法桐,好似交织的一张绿网,将山南麓的吕仙祠罩得严严实实。

    尽管一路游人稀少,祠前仍有一个供游客歇气的小凉亭,上面的对联是“晴天不见日,小雨不沾衣”,竟是很形象地把沿途风致很鲜明的描述了出来。

    吕仙祠此时还没对外开放,所以也没有后来的售票窗口,只有一个年轻的道士在给院门前的花草浇水。

    二兴头一个蹦跳着凑到了那人跟前:“哥哥,我是来找我师父的,玄清道长在不在?”

    那位小哥从愣神到喜笑颜开发生在须臾之间,“原来是二兴啊,来的也是你家里人吧?快请进,老祖一大早就等着你们了!”

    这里顺便说一句,当天在吊顶子山,人家玄清就跟王传文说了,师父的父就是父亲的父,是跟传统意义上的师傅截然不同的。

    前者在感情色彩上要比后者强烈得多,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如此,除了尊敬还有敬重之意,亦为道教武道传承的传统称谓。

    反过来讲,师父对徒弟也有养教之责,弟子住到师父家里,由师父贴钱教养,把徒弟当成家人后辈。

    或许听到外面的动静,来人还在一进院子里,堂屋里就见玄清道长走了出来。

    他身后还跟着类似道家穿着的老道士,不过生得人高马大,看个头足有一米九几。

    相比玄清也年轻很多,大概也就五十上下的样子。

    王传文赶紧给他们介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