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重生于产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章 重生于产房 (第2/3页)

水平也极低,像是她这样有铁饭碗的工人阶级算是条件很不错的了,月工资35块钱,比当时的公务员都要高好几块钱。

    因此,职工医院的就医也方便,可限于医疗条件的太过落后,加上普通的工人也没有厂里高干的医疗待遇,早早就被诊断为普通的咽炎。

    随后的二十多年,也一直是按照咽炎有一搭没一搭的用着药,尽管王美芬一直不吃早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却少有人把普普通通的咽炎真当回事。

    这些都是后来王秀芬检查出病来之后,老公杨运喜的后知后觉,可惜已经悔之晚矣。

    而这个时候的二兴在干什么?

    由于从小被王美芬和爷爷的过分溺爱,打小又懒又奸又不肯吃苦,学习成绩也出奇的差。

    好不容易赶上了在职工中学毕业,靠着考场上打小抄,侥幸考上了甘省省会金城的技工学校。

    这种只有初级文凭的技术工人的专业学校,其实就是铁路系统内的定向分配半职业学校,算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全国性地取缔了。

    也就是说,是一种变相的职工福利,从哪里考上的学,三年后毕业分配回当地的铁路系统内的工厂。

    按理说,这么好的铁饭碗就业机会,只有那些有关系、有门路的职工家庭的孩子才能得到一个名额。

    可怎么说就那么寸,往年的入学考试考场纪律极其的严格,却刚好那一年的考场秩序混乱不堪。

    前后几届都没出现的作弊环境下,让二兴在其中的一门课程,居然有机会跟后座的同学换了卷子明着抄,才能把四门功课考到了301分,险之又险的超出基础分数线一分而得以入取。

    同时,加上这种定向分配的考生名额是不公开对外的,名额数量有限,他才有机会入选。

    因为当时即使一个厂子里,家里有适龄的孩子,也不会都知道有这样的一个考项选择,知道了也不一定讨得来。

    后来等二兴长大了进厂参加工作后,才会知道一些内幕,原来争取到考生资格也是需要送礼的。

    当年王美芬仗着能喝两口酒,托关系走门路地请厂子里人事处的董干事去家里喝酒。

    那个年月即使有钱也没地方去下馆子,一般都是请到家里去宴请。

    由于这位董干事爱喝两口,但酒量却不咋地,一喝就大,喝大了就喜欢胡乱许愿。

    于是那天趁着酒酣耳热,王美芬的能言善道,加上当时他的包里刚好带着呢,才算是稀里糊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