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 赵二娘的心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四十六章 赵二娘的心思 (第2/3页)

哪能还不明白妹妹的心思?

    他叹气道:“我知妹妹心里有怨,日后若有好人家,自然随你择取,可那李奕……”

    “奕哥儿又怎么了?”

    说到这,赵二娘似有所感,轻声道,“我知你们都对表弟那事介怀,可真要论起来,表弟不去凭白招惹,又怎会被误伤了性命……”

    “而姑姑她一时想不开……我也理解阿爹的心思,他只剩姑姑一个亲妹妹,肯定难以接受,可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总不能不过日子了吧。”

    “如今奕哥儿立了大功,受到官家这般赏识,以后还会有更大前途,咱们家何必与人结怨?”

    赵二娘的想法很简单,已经发生的事就不要再纠缠,人家也不是存心的,为什么就不能重归于好?

    对于她来说,不论是姑姑也好,还是表弟也罢,她都没什么感情。

    姑姑出嫁时,她尚在襁褓中,表弟更是半个外人,赵二娘自然很难对她们亲近。

    赵匡胤默然无语,为了心中的志向,很多事情他都能容忍不究。

    因此他并不介意和李奕化怨为友。

    所以自高平之战后,他主动与对方示好。

    但父亲不一样,他年纪渐大,越发的念旧思亲,看待事情难免有些固执,一时半会儿很难解开心结。

    比如今天的满月宴,就因自己邀请了奕哥儿,父亲从头到尾都没现身,甚至还不让三郎露面。

    赵匡胤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可他这个做儿子的又能怎么办呢?

    这时,赵二娘又突然开口道:“二哥,之前我就劝你多重视奕哥儿,人家主动来结交你,别不冷不热的,你却没当回事。”

    赵匡胤愣了一下,想起去年底的时候,二妹确实跟自己提过几句,但他当时没有放在心上。

    想到这里,他突然若有所思,在心中回想和李奕结识的前后经过。

    当年先帝在邺都起兵,自己察觉到先帝势大,必定能成大事,当即便去投奔麾下。

    而那时也有不少邺都附近州县的年轻人去投军。

    赵匡胤隐隐记得,那些人里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让他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只因对方长得高大,且容貌俊伟,属于那种走在人群中,最能招惹小娘子们关注的存在。

    那人自然就是现在的李奕。

    对方听说自己的名字后,表现的十分热情,赵匡胤直到现在还觉得奇怪,李奕难道很早就知道自己?

    他现在倒是有些后悔,在东京的这几年,自己对李奕的亲近程度不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