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7 (第2/3页)
,有了一定体量,是机遇。上了牌桌,对手水平也烂,是努力。清洗地主,是对的政治路线选择。农民的牺牲,农民的奉献,是持续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础。后面转向,进入自由世界建立的自由市场,更是机遇。
很多原因,很惊险,很天命,很多血汗牺牲。
俄国革命的前提是因为一战,旧的统治阶级受到了重创,改良主义兴起,政治不稳定,列宁夺取政权的过程,惊心动魄,后续一连串的英雄主义主导历史般的史观发展叙事。
后发农业国家,想要发展工业就需要社会主流思想确认,需要财政倾斜,需要政治稳定。需要旧的农业贵族退出政治舞台,释放对人和粮食的控制权利。
随着农业贵族的消亡,到资本家登上舞台,人民化作推动国家工业化,动力炉中的薪柴。
好难,没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前,以为到了近代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东西。随着深入了解,后发国家的工业化之路,尤其是人口数量爆炸的成熟的农业国转型,真的是尽人事听天命的感觉。给人一种知道正确答案,也不一定能答对题的感觉。
印度的内在我不了解,但没有社会革命,从农业贵族演化来的封建权利,还在主导政治路线。没有稳定的政治,它是民选国家,而旧势力是最强大的势力,会割肉支持新的工业化势力?工业化势力掌握权力的第一件事,就是消灭旧的农业贵族(英国法国革命,俄国革命,中国革命,美国内战)。农业没有牺牲,大量出口粮食,进口工业品(消费型),没有向内部工业集团输血的政治提现(买性价比不高的国内工业品就是支持国内工业集团)。
所以其实就是旧势力一边对内镇压,一边对外献媚(买苏联军火,工业品。搞美式民主,输出移民,人才。对东大扩大贸易逆差。)
国家政治是对各个阶层,能量的分配,是对未来路线的选择,是不同诉求团体永不停歇的斗争。
印度的财政,政策只说了一件事,存在主义,牺牲一切可以牺牲的东西,维持存在,对下层尽量压迫,通过牺牲未来的可能性,来维持当下。当维持不下去了,就跑路。
看起来越是强大,坚不可摧,倒下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